[綜合]記憶,是從未存在的理想化過去 [5篇回應] 評分:0, 年:0, 月:0, 週:0, 日:0, [+1 / -1] 最後更新:2018-10-07 01:47:22
懷舊是一種修飾過去的想望,它不是對過去的真實再現,而是綜合了許多不同的記憶。我們將這些記憶融合在一起,並在過程中消除掉所有負面情緒。
懷舊是一種修飾過去的想望,它不是對過去的真實再現,而是綜合了許多不同的記憶。我們將這些記憶融合在一起,並在過程中消除掉所有負面情緒。
試著回想一段你最喜歡的記憶:多數人不會是某個記憶突然浮現在腦海中,而是開始回顧從童年到大學,一直到幾天前的一連串記憶,並選擇一段對現在的你具有意義的記憶。它可能是多年來你最喜歡的記憶,也可能是新的記憶,但我們都會在說出來前重新粗略地修飾它。
ADVERTISEMENT
就這樣,你從客觀記憶進到主觀評價的領域。儘管人類擁有計算能力,但我們終究不是機器,因此無法得出一個「最棒回憶」的最佳答案。事實上,你可能早已忘記最美好的回憶,或者那些曾經發生在你身上的美好事物,而是想像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適合自己的記憶,那些我們渴望卻無法觸及的過去。
正是人類大腦的脆弱,使「懷舊」成為強大但又有問題的情緒。懷舊(nostalgia)源於兩個希臘詞:「nostos」意為「回家」,而「algos」意為「痛苦」。當然,有些記憶可能只有純粹的快樂,但當我們想記住這些快樂時,勢必也會消除某些痛苦的部分。
艾倫‧赫希(Alan R. Hirsch)在1992年的研究論文表明,懷舊是一種理想化的過去,他說:「懷舊是一種修飾過去的想望,即精神分析中的屏隔記憶(screen memory),它不是對過去的真實再現,而是綜合了許多不同的記憶。我們將這些記憶融合在一起,並在過程中消除掉所有負面情緒。」
你記得轉瞬即逝的愛情、情緒與歡樂,卻不記得在此之前的悲傷與難過。你不記得後來的痛苦,只記得腦海刻意挑選的美麗片段。事實證明,懷舊並不是記住回憶。正如赫希所提到,懷舊與特定記憶無關,而是跟情緒狀態有關。我們將情緒狀態置於一個時代或特定框架內,並選擇性的理想化它們。
當懷舊變成一個社會企業——把歷史以理想化形式銷售給大眾時——我們最終會陷入虛假的當下,將過去的慘痛教訓拋開,取而代之的是對過去的美好憧憬。
當懷舊變成一個社會企業——把歷史以理想化形式銷售給大眾時——我們最終會陷入虛假的當下,將過去的慘痛教訓拋開,取而代之的是對過去的美好憧憬。
然而,個人記憶的修飾或美化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當懷舊變成一個社會企業——把歷史以理想化形式銷售給大眾時——我們最終會陷入虛假的當下,將過去的慘痛教訓拋開,取而代之的是對過去的美好憧憬。例如,美國人普遍懷念被譽為「理想時代」的五O年代,導致川普(Donald Trump)的白人男性民族主義崛起,而他在競選與總統任內期間的作為,也刻意忽視與邊緣化過去六十年各種族與性別在平等方面取得的進展。
這就是記憶最主觀的地方,無論我們是直接接收到,或者從長輩和流行文化收到。雖然我們都覺得身處的世界很糟糕,但事實是那些真正生活在「理想時代」的人們所受的教育、醫療衛生條件、平等權利以及經濟與社會進步程度都遠遠不及現在。這種理想化過去的行為就像是前世理論的謬誤:沒有人會覺得自己前世是卑微的農民,或者剛出生就死於疾病的嬰兒,但現實是不可能所有人的前世都是王公貴族。
懷舊是我們對永遠無法回去的時代或地方所產生的情緒,並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不自覺的影響。與其活在現在的真實情感與環境,懷舊者寧願為自己製造一個困境:渴望永遠不可能回去、或者從未真實存在過的美好記憶。但是,渴望回到過去(或者渴望從未存在過的理想化過去)讓人們遠離了挑戰,也錯失把握當下的機會。
過去和未來一樣難以捉摸,它們總是扭曲、充滿想像,而且永遠被視為更加美好,使我們遠離現實的真相與痛苦。然而,就像不可預見的未來一樣,過去只是從未存在的理想化錯覺,而不是我們所知道的事實。
===================================
廢物89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