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惡搞]本土漫畫不受戲劇改編青睞 3大主因曝光 [89篇回應] 評分:-1, 年:-1, 月:-1, 週:-1, 日:-1, [+1 / -1] 最後更新:2021-08-14 05:32:29
台灣漫畫家左萱作品《神之鄉》銷售逾萬套,獲日本國際漫畫賞銅獎,授權日、法、義、越等四國語文版權。蓋亞文化以影視化為目標,推薦多部作品給「映畫製作」老闆郭建宏,促成《神之鄉》改編成戲劇。
蓋亞文化漫畫部總編輯李亞倫指出,「影視化一直是漫畫出版工作努力的目標,能讓更多讀者看見漫畫,對創作者與出版業者來說,都是很大的鼓舞。這一代的漫畫家開始貼近土地,有意識地創作自己在意與關注的題材,自然希望影視改編多多益善,我們也會努力讓好的作品讓更多人看見。」
近年蓋亞作品影視化的合作還包括,與導演王小棣合作植劇場電視劇漫畫,由編劇柯雁心與漫畫家HOM合作,發展出架空故事的演員職人漫畫,也獲得金漫獎肯定。
然而台灣戲劇取材本土漫畫的例子不多,分析原因不外乎漫畫集數偏少、或有大量動畫需求,較不受製作方青睞。《神之鄉》製作人邱玉婷直言:「日、韓漫畫在結構跟人物設定完整,台灣漫畫集數比較少,改編要花較大的力氣。」
總製作人郭建宏也表示:「台灣漫畫有足夠的原創性,格局比較大的如《北城百畫帖》《冥戰錄》,需要大量動畫、製作費高,一般製作單位難接受。台灣漫畫一定要有在地元素,加上生活文化及情感連結,展現台灣精神,才能吸引人,是我選擇改編《神之鄉》的原因。」
另外,首次參與漫改戲劇的導演莊景燊則認為,台漫缺乏行銷推廣也是原因之一:「在此之前,我並沒有接收到台灣出版漫畫的資訊,除非我主動去挖掘,否則很難知道台灣漫畫家有哪些創作。」
編劇王莉雯補充,上一部編劇的電影《最乖巧的殺人犯》,講述動漫族群的故事,田調時發現台灣動漫族群非常小眾且死忠,在地下室或很小的地方舉辦小型漫畫展,參與的人多是長期關注漫畫的族群,沒有輻射到一般民眾,也無管道行銷,把漫畫作品擴散出去。「台灣漫畫的困境就是有創作能量,行銷、曝光的機會和資源卻不夠。若能像此次有更多平台和管道推廣、媒合,作品就有機會被改編,讓更多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