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0, 年:0, 月:0, 週:0, 日:0, [+1 / -1] 最後更新:2019-11-22 01:56:04
國人年用20億個飲料杯 環保署:擬管制但需社會共識
2019-11-21 21:07 聯合報 記者吳姿賢/即時報導
手搖飲料成風潮,環保團體估算國人每年消費20億個飲料杯,用量驚人造成環境巨大負擔,有必要盡快納管。環保署表示,會研擬管制飲料杯使用範圍跟方式,但還需要集思廣益與更多社會共識。
經濟部統計,飲料店營業額每年平均成長8.9%,去年已達962億元,今年可望突破1千億元。荒野保護協會推估,以單杯飲料50元計算,國人每年約消費20億個飲料杯,飲料杯量大質輕,易因垃圾處理不當流入環境中。近年在屏東、台中、高雄、新北等人口密集的縣市海岸,都發現大量廢棄飲料杯。
荒野保護協會今公布今年淨灘數據,3萬7千公斤的海洋廢棄物當中,有九成一是塑膠製品,近七成是跟飲食有關的一次性廢棄物,如飲料杯、吸管、餐具等。
若以細項分類,海洋廢棄物最大宗是塑膠瓶蓋,今年累計掃出3點6萬件,第二名是寶特瓶的3點5萬件,第三名菸蒂有3點3萬件。其餘還有吸管、塑膠提袋、漁業浮球浮筒、免洗餐具、外帶飲料杯等。
荒野保護協會指出,近五年海洋廢棄物總量有下降趨勢,尤其淨灘每公里所撿到的吸管數量比去年減少二成七,表示吸管限塑政策有初步成效,但外帶飲料杯應該也要盡快提出限用政策。
環保署表示,目前以推廣自備飲料杯可享優惠、鼓勵商圈使用不鏽鋼租賃杯兩大政策為主,降低使用一次性飲料杯的機會。未來會考量限制更多餐飲店家內用禁用一次性飲料杯,但還在集思廣益,且需要跟業者、社會溝通形成共識。
至於海洋廢棄物最大宗的瓶蓋,環保署說,外國有瓶蓋、瓶身相連的設計,避免瓶蓋流入海洋,可作為國內參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說,曾跟連鎖飲料店溝通過,發現即使自備環保杯可打五折,也只有不到兩成的民眾有意願。「隨手做環保」確實會造成生活不便,吸管限用政策也曾引起巨大爭議,但落實後反彈聲音消散許多,顯示台灣民眾環保意識已愈來愈進步,可循序漸進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