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無知比疾病更可怕:破解在愛滋議題上對同志的三大誤解 [36篇回應] 評分:0, 年:0, 月:0, 週:0, 日:0, [+1 / -1] 最後更新:2018-03-15 08:55:02
約莫在農曆年前,一向不是很「性別友善」的PTT再度爆發一場「恐同風暴」,從男同志的甲(Gay)板開始,陸續出現許多充斥著仇恨的發文,其核心概念就是「同志=愛滋」,這些帳號不斷發著類似的文章,並散播仇恨。版主暫時將些帳號依照版規處置,卻很難一勞永逸。雖然在安全性行為的宣導和現在醫學進步之下,已經能妥善預防和控制愛滋病疫情,然而,比疾病更恐怖的無知和仇恨卻一再誤導並且撕裂這個社會。
這些衝突卻也屢見不鮮,除了網路上反同人士的言論,或是同樣在PTT,約十年前的「西甲大戰」:原先可發有關性(sex)文章的西斯版,因為人們無法接受同志相關的性議題而引發論戰,對於不同性傾向的不瞭解或是疾病的錯誤認知導致了這些紛爭,無形中不僅加深了刻板印象,更是無助於釐清事實。
社會的不友善(舉凡愛滋病統計數字的過度解讀、某大學生因驗出愛滋而遭國防大學惡意退學等等)和污名、社會事件在過去媒體聳動地報導,再加上以訛傳訛的謠言,讓不少人將愛滋與同志族群做了錯誤的連結,然而,透過科學邏輯和醫學觀點,我們得以一一將之破解(以下討論三點最常見的,在愛滋議題上對同志的誤解)。
一、同志=愛滋?
某些人眼中,同志就和愛滋畫上等號,只要一提到同志,便有意無意地和愛滋病做連結。但其實,性傾向和疾病是沒有關聯的,真正有關係的是「不安全性行為」。意思是,只要進行不安全性行為,不分性傾向都會有感染愛滋的風險,這些謠言或者污名往往將同志與愛滋畫上等號,但其實這是不對的。即便統計數字愛滋病患者以不安全性行為的男同志為多數,但重點應放在不安全性行為而非性傾向。
雖然致病機轉不同,但就好比得乳癌的多為女性,但不能錯誤地將女性和乳癌畫上等號,或是即便男性犯罪率高,也不能將每個男性與罪犯畫上等號。同理,雖然不安全性行為的男同志佔愛滋病患比例的多數,但仍有更多進行安全性行為的同志並沒有得病,所以這個邏輯是不通的。謠言止於智者,希望人們能多用正確的邏輯思考來判斷事情。
二、肛交一定會感染愛滋?
恐同者很常將肛交與愛滋做連結,甚至喊出只要肛交就會產生愛滋病,但其實這是對疾病的不了解所致。愛滋病是由愛滋病毒所引發,愛滋病毒是經由有愛滋病毒者的血液、精液等體液來傳播(唾液、鼻水、皮膚接觸等都不是病毒傳播途徑)。若性行為時有全程正確地使用保險套,是無須擔心得病的。而且,不論肛交、陰道交,只要是與性器官接觸而沒有用水性潤滑劑等適當潤滑的狀況,皆有可能導致出血,而讓雙方暴露在感染的風險中。因此,我們應該擔心的是「有無安全性行為」,而非性傾向。
三、保險套無法阻擋愛滋病毒
有些人曾經很認真地比對保險套空隙以及愛滋病毒的大小,然後驚恐地發現,愛滋病毒比保險套的孔隙更小,於是大張旗鼓地說保險套無法擋住愛滋病毒。
但這不過是出於對科學的無知,愛滋病毒是存在精液之中,無法脫離液體行動或生存,而水分子之間作用力自然會抓住液體中所有物質,因此只要保險套沒破洞沒漏水,就不可能有病毒自行穿透孔隙。這項擔憂無異是杞人憂天。試想,要是保險套擋不住愛滋病毒,世界衛生組織會大力宣導使用保險套來防治愛滋病嗎?
同志不等於愛滋,不安全性行為才是感染愛滋的高風險行為,希望人們都能以正確的科學觀點來破除謠言,勿再任由恐慌和污名傷害弱勢。筆者在期許人們傳遞正確知識之餘,也呼籲政府或相關單位能將更多資源投入於衛教宣導或者去污名的活動(像是世界愛滋日、代表關懷愛滋的紅絲帶相關活動或是同志熱線的HIV+OK等等),而教育單位也應多接洽相關專業愛滋防治單位到校宣講,以利疾病防治和去污名,在專業講師的帶領下,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愛滋議題,也思考自己有無對愛滋的過度恐懼或污名,進一步透過雙方的互動將之消弭。
隨著醫學的進步,按時服藥的感染者不僅能過著和常人無異的生活,在安全性行為的保護下,更無須擔心傳染的風險。社會環境過度的恐慌或污名反而更能讓潛在的感染者不敢接受治療,有可能因而延誤。即便治癒愛滋在不久的將來是有相當有可能的,筆者仍由衷期盼對愛滋的污名和歧視,在一次又一次的衛教、宣導或者闢謠後,能比疾病早一步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