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如果電玩世界是假的,那什麼是真的? [18篇回應] 評分:0, 年:0, 月:0, 週:0, 日:0, [+1 / -1] 最後更新:2019-07-14 17:13:49

挪威青年史汀(Mats Steen)二十五歲去世,他罹患稀有基因病症,死亡前,已經經歷十幾年肌肉嚴重萎縮、無法行動的日子。
史汀的喪禮出現了一堆家裡不認識的人,他們都是《魔獸世界》的玩家,史汀是這遊戲裡玩家隊伍「星光」(Starlight)的一員。史汀難以行動,但可以打電玩,據爸爸描述,在生命最後十年,他玩了超過一萬五千個小時。
在《魔獸世界》裡,史汀可以像其他人一樣奔跑戰鬥,他等了幾年,才讓隊友們知道自己真正的身體狀況。得知史汀的死訊,「星光」在網路上籌措資金,支援玩家們前往挪威悼念。
荷蘭玩家羅夫斯(Lisette Roovers)描述自己如何和史汀成為好朋友,當自己被家長禁止打電玩,史汀如何寫信給他的家長,說服他們。
在史汀的某年忌日,「星光」的悼念活動上,隊長福椎森(Kai Simon Fredriksen)說,懷念 Ibelin(史汀使用的遊戲角色之一)時,要想像他奔跑和游泳的樣子,這些樣子對史汀來說才是重要的。
虛假、真實,不是隨便說說
帶給史汀力量的是他的替身(avatar),他在《魔獸世界》裡操縱的人物,Lord Ibelin Redmoore 和 Jerome Walker。
對於那些認為電玩是虛假的人來說,這些替身都是假的,他們做出來的事情也是假的。Ibelin 和 Jerome 看起來能跑跳戰鬥,但那只是遊戲畫面,史汀並沒有透過遊戲實現任何他在現實世界不能做的事情,他只是動動手指操縱那些人物。
電玩是虛擬的,跟真實世界不一樣,這我完全理解。上次朋友問我有沒有運動的習慣,我說「我沒有運動的習慣,但是我在PS4上操縱的角色都有運動的習慣」,結果被白眼。
我認為那些認為電玩虛假的人,一方面對電玩太嚴肅,一方面對電玩太隨便,這對他們來說是個損失,他們可能因此無法理解別人。以下我說明這兩個論點。
電玩不虛假,因為多數電玩不試圖成為真實
確實,電玩裡的戰鬥跟現實生活的戰鬥不一樣。電玩裡的戰鬥不會真的導致人死亡(除非你在遊戲裡殺的是北韓唯一擁有PS4的那個人),也不會讓人流汗氣喘噓噓。然而,很多玩家想要的本來就不是真正的戰鬥。沒人想要扛著幾公斤的刀斧在大太陽底下跑來跑去,或者烤蜥蜴吃,我們想要的是一邊吹冷氣,一邊用練好的按鍵手感殺敵。
要說一個東西虛假,有個前提,就是這個東西試圖嚴肅地成為真實的,但最後依然不符合真實所需的判準。你腦袋不太靈光的鄰居阿明缺錢,所以弄了一個機器,在家印製跟新台幣一百元一樣的東西,你可以說阿明印出來的東西是假鈔,因為,就算這東西再惟妙惟肖,相較於真鈔依然少了一個條件:它不是出於中央印製廠。假設遙遠的宇宙有個品味不怎樣的外星人藝術家,純粹基於巧合,創作出了跟新台幣一百元一模一樣的東西,你不能說這作品是假鈔,因為外星人造出它,並不是要讓它嚴肅地成為真鈔。同樣地,多數電玩並沒有要嚴肅地成為真實,否則就不會在遊戲裡提供玩家不可能用自身肉體揮舞的九十公斤巨劍。
一個活動沒「嚴肅地成為真實」,不代表這活動比較差,而且很多時候這種比較沒有什麼意義。許多對決運動(柔道、擊劍、MMA)是模擬真正的格鬥,它們有自身不能違反的規則,讓它們終究無法嚴肅地成為真實的對決,不過這不代表它們比較差,事實上,像場地範圍限制和攻擊方式限制這樣的規則,反而讓比賽更精彩,選手更能發揮技術和耐力方面的卓越。
除非有更明確的問題意識,否則「現代擊劍比賽和十七世紀的護手劍決鬥哪個比較好?」很難成為有意義的問題,因為它們目的不同。同樣地,除非有更明確的問題意識,否則「現代擊劍比賽和電競的擊劍比賽哪個比較好?」也很難成為有意義的問題。
當然,電玩在很多面向模擬真實,例如越來越細緻的貼圖和光影、動作表現。在《碧血狂殺二》裡,角色背光時甚至可以看見耳朵的透光紅。然而我認為這並不代表電玩想要嚴肅地成為真實,因為這些設計方向的最終目的不是擬真,而是增加沉浸感和遊戲性。要驗證這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我們很容易可以觀察到遊戲如何悖離真實來增加沉浸感和遊戲性,例如《血源詛咒》為了讓玩家享受快節奏的戰鬥,在動作設計上讓角色的原地轉身不花時間,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基於遊戲設定,《血源詛咒》不會讓角色跟真實人類一樣需要花0.5秒轉身,因為這樣會破壞遊戲節奏,降低沉浸感。
如果廠商願意,依然可以把「逼近真實」當成目標。我們可以想像VR跳繩遊戲,除了不需要繩子之外,在主觀體驗上跟跳繩一模一樣。先前也有報導傳出,有些賽車電競選手平常用的設備足夠擬真,讓他們在真實賽道上也能跑出好成績。就算某個跳繩電玩和賽車電玩旨在「逼近真實」,就算它們終究並非真實的跳繩和賽車,這依然有意義:跳繩電玩可以避免你的腳拌到繩子然後很傻的跌倒,而賽車電玩比賽車便宜,而且可以避免你車禍身亡。當人在真實和虛擬當中選擇後者,往往是因為虛擬有其意義。
若有人認為電玩裡的人物和行動都是虛假的,恐怕是因為他太嚴肅看待電玩的模擬特性,因而無法正確理解,當玩家玩電玩,他們到底在做什麼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