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0, 年:0, 月:0, 週:0, 日:0, [+1 / -1] 最後更新:2025-04-30 09:26:28

島民還會看長影片嗎
我現在都沒什麼耐心會想直接叫AI給摘要 會覺得自己省了一堆時間
除了那種高度娛樂給AI看也沒什麼意義 科普類或講故事都超適合的
像我這種人以後會不會有什麼後果阿 例如更容易失智還怎樣的 但我已經戒不掉這個習慣了...
給島民看看剛剛叫AI看的影片覺得自己又省了一個22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VI_smLgTY0
好的,這段文字是關於一位使用者從 Windows 轉換到 Linux 的經驗分享。以下是中文摘要:
這位使用者(自稱不是技術專家)分享了他從 Windows 轉換到 Linux 的原因和體驗。
轉換原因:
1 Windows 的限制和干擾: 他覺得 Windows 對待使用者像對待小孩(例如強制推薦 Candy
Crush、Bing、繁瑣的刪除確認),並且充滿了他不需要的臃腫軟體和廣告。
2 Linux 的自由和控制: Linux
則給予使用者完全的控制權,讓他可以精確地做他想做的事,沒有預裝的垃圾軟體。
3 高度客製化: Linux 允許極高程度的自訂(稱為 "ricing"),從桌面環境到系統核心都可以調整,遠超
Windows 只能換桌布和改顏色的程度。
4 遊戲可行性: 歸功於 Valve 和 Proton 技術,現在在 Linux
上玩遊戲已經變得非常可行,不像多年前他初次嘗試時那樣困難。
轉換過程與體驗:
• 犧牲: 主要的犧牲是放棄了使用多年的 Adobe Photoshop,因為 Adobe 不支援 Linux。他轉而使用開源替代品
GIMP,並透過自訂圖示和快捷鍵來適應。Adobe 高額的「取消費」更堅定了他離開的決心。
• 選擇發行版 (Distro): 他建議新手可以從像 Linux Mint 這樣對初學者友善、介面類似 Windows
的發行版開始。
• 終端機 (Terminal) 的強大: 他展示了終端機的幾個優點:
• 分析系統啟動時間 (systemd-analyze, blame) 並進行優化。
• 極速檔案搜尋(find, grep),甚至可以搜尋檔案內容,遠勝 Windows 緩慢又煩人的搜尋。
• 透過簡單指令 (sudo apt install ...) 就能一次安裝多個軟體,比 Windows 手動下載安裝方便許多。
• 深度客製化 (Ricing) 範例: 他在一台舊筆記型電腦上安裝了 Arch
Linux(一個極簡且高度可客製化的發行版),並搭配
Hyperland(一個平鋪式視窗管理器)進行了深度美化和功能定製:
• 自製了動態的 ASCII 藝術 (Neofetch)。
• 優化了程式啟動速度(例如 Firefox)。
• 自訂了 Waybar 工作列,包含各種系統資訊、VPN
狀態、工作區切換(用核反應爐主題)、電量、音量(低音量變紅)等。
• 使用 "eww" 製作了桌面小工具
(Widgets),顯示音樂視覺化、系統運行時間、溫度、CPU/RAM/儲存使用率、風扇轉速、網路延遲、天氣等。
• 實現了視窗開啟/關閉時,Waybar 和 Widgets 的自動淡入淡出效果。
• 自訂了筆電的電源模式(靜音、平衡、超頻)。
• 他表示這個過程讓他把一台幾乎不用的舊筆電變成了最喜歡的硬體。
Linux 的缺點與呼籲:
• 不完美之處: Linux
並非完美,可能會遇到硬體支援問題(例如筆電功能鍵失效)或驅動程式問題(例如更新顯卡驅動導致黑屏),
需要使用者自己動手解決。
• 呼籲嘗試: 儘管有挑戰,他認為 Linux 帶來的自由和樂趣遠大於問題。他鼓勵對 Linux
好奇的人可以嘗試安裝(例如雙系統),因為越多人使用,社群和支援就會越好。他強調 Linux
已經無處不在(從 NASA 到 Android 手機),並對開源社群表示感謝。
總之,這位使用者對轉換到 Linux
的體驗非常滿意,儘管需要學習和解決一些問題,但他享受由此獲得的控制權、客製化自由以及讓舊硬體重獲新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