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台灣有超越日韓的GDP 月薪3萬合理嗎 [53篇回應] 評分:-1, 年:-1, 月:-1, 週:-1, 日:-1, [+1 / -1] 最後更新:2025-08-18 22:46:11
如果只以滷肉飯當作購買力指標,算法很直白──滷肉飯從 10 元漲到 40 元,價格變成原來的 4 倍,那麼要維持同樣的購買力,薪資也要變成原來的 4 倍。
數字步驟(逐位計算,別偷懶):
原薪資:30,000 元
乘上價格倍數 4:30,000 × 4 = 120,000 元
(30,000 × 2 = 60,000;再 ×2 = 120,000)
所以名目薪資要從 30,000 增到 120,000,增加額為 120,000 − 30,000 = 90,000 元。
增幅比例 = 90,000 ÷ 30,000 = 3 = 300%(也可說薪資要變成原來的 400%,視說法而定:變成 4 倍=400% 的原來量,但「增加 300%」更常用)。
這是非常簡化的「單品購買力」計算。現實會更複雜——消費籃子不只滷肉飯、房租與醫療佔很大比重,薪資分配也不平均——但就這個例子來看,30,000 在滷肉飯價格翻 4 倍後確實遠遠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