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網址:
文章備註、標題(會記錄下來,但是暫時不會顯示):
[男性角色]「漢」 無名 25/05/05(一)12:17:35 ID:5VkHlPbg No.3059779
評分:0, 年:0, 月:0, 週:0, 日:0, [+1 / -1] 最後更新:2025-05-07 20:13:39
附圖
歷史上有西漢東漢
在兩漢之間又有更始漢、赤眉漢
魏晉南北朝有蜀漢、漢趙
五代十國又同時出現三個漢
(後漢、北漢、南漢)
以前我不知道為啥歷史上的「漢」比「羅馬」還多
直到我查字典發現
漢還有銀河的意思
我突然就能理解了
果然只要是男子漢
就一定有一個組建「銀河帝國」的野心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3:03:33 ID:iABS0mgc No.3059816
>>3059779
那些有漢的
是因為開國的姓劉要跟兩漢攀關係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3:30:05 ID:OGqW7PjU No.3059842
>>3059816
復興漢士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3:41:52 ID:TJ8.2TCM No.3059852
回覆: >>3059862
>>3059842
萬年大樓搭電梯按錯樓層就會復興了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3:56:00 ID:Tl5JU/.w No.3059862
回覆: >>3059865
>>3059852
我上次去樓上的網咖
結果和我同電梯的人只有我不是在漢士那層出去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3:57:15 ID:TKM3fy7c No.3059864
咸熙元年.深夜.洛陽孟津
劉禪︰「司馬公怎麼樣?」
郤正︰「大醉盡興,看來的確是對陛下放心了。」
劉禪︰「很好,不枉我們演這一齣猴子戲。」
郤正︰「那麼陛下的下一步是打算...」
劉禪露出一絲陰狠的目光︰「相父說過,計是要長遠的,即使現在好像一敗塗地,只要最後笑的人是我們就可以了。」「傳令︰一、命無當飛軍及白毦兵即日出關,遠赴塞外,交結外族,廣收部曲。我要所有盤踞長城內外一帶的五胡各部都精通中原戰法。」「二、民間劉氏各族暫且按兵不動,俟機而行。日後若有反晉者當傾力相助,不論種族,要求只有三︰以劉為姓、以漢為號、盡誅司馬家。願做此三事其一者,以我族視之。」
郤正︰「這…這,陛下,借夷狄亂華夏,大逆不道啊!」
劉禪︰「欲成大事者,豈能拘泥於小節?況華夷之辨,亦不過是儒家的褊狹之論。若是有忠漢之心,則五胡又何異子弟?」「權衡變通,這正是大漢統治四百年之道啊。」
郤正︰「陛下英明,相信丞相和大將軍在天之靈也告安慰,臣明日就傳達給趙統、樊建、董厥、柳隱、霍弋、鄧良、羅憲、向充、習隆、李密等人。」
劉禪︰「嗯,有孝愍皇帝衣帶詔洩露的前車之鑑,此事除了心懷漢室的舊臣,一概不準透露,包含我四個兒子在內,但可通知我弟劉永。」
「還有我那兒子劉恂驕橫無道,你去跟司馬昭說我要立他為嗣,要讓所有司馬昭的耳目皆認為我是個昏庸之人。」
郤正︰「!……是。」
劉禪︰「司馬昭啊…你現在就儘管笑吧!只是百年之後,你們還笑得出來嗎?」

咸熙二年,司馬昭去世。
六年後,劉禪去世。
四十年後,晉朝太子和劉禪兒子皆死於永嘉之禍,唯有劉永之孫劉玄避過。
五年後,西晉亡,而亡西晉者,姓劉名曜。
一百零四年後,東晉亡,而亡東晉者,姓劉名裕。
往後千年,以漢為號的政權,有七個,而劉姓軍閥者,多不勝數。
而姓司馬的勢力,一個也沒有。

備註:
七個以漢為號的政權分別是↓
北魏末期邢杲所建的政權。
南北朝時,侯景篡奪南梁政權所建。
唐朝中期領袖朱泚的政權,783年稱秦,784年改稱漢。
五代十國之一。劉知遠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
五代十國之一。劉巖稱帝,國號漢,史稱南漢。
五代十國之一。劉知遠之弟劉旻所建,國號漢,史稱北漢。
五代十國之一。王建所建前蜀在917年改國號為漢,次年復改為蜀。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3:57:39 ID:M3kn/JvI No.3059865
>>3059862
他們都在8樓等你下來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4:16:13 ID:X5RkC.sY No.3059870
回覆: >>3059879
>>3059865
難道說...Tl5JU/.w現在其實還在8樓?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4:23:47 ID:GnOXhB/I No.3059874
回覆: >>3059931
>>3059779
劉邦也是楚國出身
那漢是不是也可以算是一種楚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4:25:08 ID:crk4AnKM No.3059876
>>3059779
>>3059816
正好我之前問神聖羅馬帝國的意思時,有了一個瘋狂的想法
自古中國
講究受命於天,皇帝乃是上天的兒子,君權神受---這就很神聖了
又稱自己承繼漢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體---這樣也很大漢了。
最後中央集權,領土廣大,又大一統---當然是個帝國
漢那不就是神聖大漢帝國?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4:46:04 ID:2cIdvvss No.3059879
>>3059865
>>3059870

應該要有人寫一個關於萬年大樓和漢士的規則怪談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4:58:39 ID:BO8z6ayc No.3059882
>>3059864
陳友亮建立的政權也叫漢(陳漢?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5:01:08 ID:s.0RYQRQ No.3059883
>>3059876
中國缺一個教皇國跟皇帝相互承認
不然就真的是亞洲羅馬帝國了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5:40:31 ID:iABS0mgc No.3059899
回覆: >>3059915
>>3059876
>>3059883
如果有中國朝代接受天主教為國教的if線不知道會怎麼跑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5:50:39 ID:fFyCSmVg No.3059902
>>3059842
嗯?(察覺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6:16:51 ID:crk4AnKM No.3059915
回覆: >>3060021
>>3059883
>>3059899
你可以把孔家抬高再抬高
即位的時候要有他們衍聖公加冕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6:27:36 ID:DzWJ4o9M No.3059918
>>3059876
>>3059883
實際上神聖羅馬帝國的神聖(sacrum)不是由教皇賦予
這是國內賦予自己的稱呼目的是為了"為鞏固統治正當性、表現其羅馬與基督教雙重繼承"
他用法上有點類似"大元、大明、大清"中的"大"

查里曼建國時有受教皇承認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但那時也沒用神聖(sacrum)
神聖帝國(Sacrum Imperium)這個詞首次見於1157年腓特烈一世官方文書
但帝國內部早就已開始使用“神聖”這種語言來描述自身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6:53:32 ID:OeIzCE3. No.3059931
>>3059779
>>3059874
>>3059876


所以劉備的政權既然是承繼漢室
就應該是自稱「漢國」
而不是「蜀國」

為了分別跟以前同樣用「漢」作為國名的政權
最多只可以用地名加在國名前名叫「蜀漢」

叫劉備的政權作為「蜀國」的人
根本不尊重劉皇叔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7:00:00 ID:0gCdIWsw No.3059934
回覆: >>3060382
>>3059931
季漢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7:38:28 ID:2eS4h7ms No.3059953
>>3059931
劉備的政權既然是承繼漢室
就應該是自稱「漢朝」而不是「漢國」

叫劉備的政權作為「漢國」的人
根本不尊重昭烈皇帝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8:40:47 ID:tap27KRE No.3060002
回覆: >>3060015
>>3059864
雖然這是火鳳衍生出來的惡搞文。
不過後面還真的跑出一個匈奴出生的劉淵,在八王之亂時趁亂立業。
立國號為漢,並追尊劉禪為為孝懷皇帝,並一心只想打爆司馬家。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9:09:15 ID:vO/KiPgs No.3060015
回覆: >>3060020
>>3060002
那它打爆了幾個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9:17:26 ID:.3Gc8vrI No.3060020
回覆: >>3060032
>>3060015

看定義

永嘉之亂晉室南遷這你要算幾個?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9:18:26 ID:gIMAqo3w No.3060021
回覆: >>3060249
>>3059915
然後不久就在南邊生了個抬亞聖的
打了個百年宗教戰爭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9:26:47 ID:wS33FCeM No.3060030
漢朝畢竟是中原有著同一民族概念的關鍵翻轉期
無題 無名 25/05/05(一)19:27:31 ID:vO/KiPgs No.3060032
>>3060020
那它有打爆八王之一嗎?
無題 無名 25/05/05(一)23:54:19 ID:tap27KRE No.3060229
>>3060032
有把司馬越的援軍打退,然後稱帝隔年就病死了。
劉淵死後劉和即位,劉和聽信部下的進言打算對弟弟劉聰動手,但被已經有準備的劉聰反殺。

劉聰弒兄登基三個月後就發動永嘉之亂,並於6年後滅了西晉。
無題 無名 25/05/06(二)00:50:22 ID:josUDAQY No.3060249
>>3059883
其實本來西藏可以扮演這個角色,無奈滿清皇帝也當了活佛...

>>3060021
靖康之後衍聖公就分成了北宗南宗,從第三代到第八代都是南北並列
之後南宗一度衰退,到朱德正時才終於又獲得世襲官職(無爵位)
到了民國,奉祀官以北宗為正,南宗為副,並以亞、復、宗、述為奉祀官四天王(誤
但最後只有南宗留在山東,代表正統的北宗來到了台灣

>>3060032
劉淵在八王網內互打時扮演了要角,本來在成都王司馬穎下當傭兵,之後挑了個關鍵時刻放生司馬穎,接收了他的殘部後自立為漢王
「我只想殺光司馬氏(本人表示)」
無題 無名 25/05/06(二)01:20:38 ID:6cWMkIKY No.3060258
>>3059931

很多人支持曹操
所以喜歡貶低劉皇叔不是漢政權
無題 無名 25/05/06(二)01:26:59 ID:2rlWsPYU No.3060261
>>3059931
想到去年的夜店孔明
漫畫插圖看到村夫手上戴著三個戒指寫魏蜀吳的時候
忽然就覺得這個村夫不是真正的村夫穿越,只是個假村夫就沒追了
無題 無名 25/05/06(二)05:37:50 ID:35mQRaI2 No.3060289
回覆: >>3060295
>>3060261
書裡面會用到草船借箭還有空城計就是告訴你
作者拿的是演義中的孔明與而不是正史中的了
無題 無名 25/05/06(二)05:47:36 ID:/Fh9siZ2 No.3060292
>>3060261
裡面還有一個幼稚園園長說
她最喜歡的角色是魏國的荀彧呢
無題 無名 25/05/06(二)06:42:20 ID:y62QXisQ No.3060295
>>3060289
他講到馬謖失街亭沒提到劉備遺命提醒,而是講什麼馬謖是要這樣大失敗來提醒自己
真的就知道這個作者對三國了解超膚淺,跟之前漫畫孔子V一樣水準
無題 無名 25/05/06(二)07:32:09 ID:RVKWCjlg No.3060306
回覆: >>3060315
>>3059931
因為就連高希希的三國都這樣說
加上現代人連翻書都懶都從電視劇/遊戲獲取知識
自然就會犯了這個概念錯誤
無題 無名 25/05/06(二)08:18:04 ID:5mCyprSE No.3060315
>>3060261
>>3060306
>>作者拿的是演義中的孔明與而不是正史中的了
>>現代人連翻書都懶都從電視劇/遊戲獲取知識

以後看到把劉備政權叫「蜀國」的人
可以確定只是看演義或影視、動漫遊戲的傢伙
完全不是看正史的人討論的歷史沒可信的地方
無題 無名 25/05/06(二)08:45:40 ID:RflfpCAQ No.3060320
>>3060315
不一定
如果政治立場承襲曹魏正統論,那就會把蜀漢稱為蜀
最明顯的就是晉朝人,比如孫盛、常璩紀錄三國事,會並稱「吳蜀」
哪怕是主張晉承漢統、認為晉朝的正統性源於漢的習鑿齒,也會不自覺的把蜀漢簡稱為蜀
比如漢晉春秋講夏侯霸亡命蜀漢那段,全部用蜀而不用漢
稱蜀不稱漢有時關乎意識形態,有時單純是習慣導致
無題 無名 25/05/06(二)08:51:38 ID:.WmNAHTA No.3060321
受歡迎的話題都是用蜀
我反對我高大上
無題 無名 25/05/06(二)08:57:39 ID:uIakWflk No.3060329
回覆: >>3060334
>>3060320

那就是另一種人
喜歡貶低劉備捧曹操或捧晉朝的人

你說起的例子都是來自曹魏、晉朝的文獻
這種打壓其他政權的國名
透過否定蜀漢名義中有漢的正統
來捧起自己政權的合法性

比起前一種沒看正史的人有比較好嗎?
無題 無名 25/05/06(二)09:10:58 ID:RflfpCAQ No.3060334
>>3060329
就像我在上面提到的
習鑿齒沒有否定蜀漢的正統性,他是東晉的異類,他寫〈晉承漢統論〉,主張晉朝的正統源於漢而不源於魏
他又寫漢晉春秋,直接就是東漢、蜀漢、晉接續而來,直接否定曹魏的正統性
但他記錄蜀漢事,有時仍然會用蜀而不用漢
朱熹反對資治通鑑把曹魏列為正統,但朱熹提到蜀漢,偶爾也會用蜀而不用漢
比如通鑒綱目:「合只書甲子,而附注年號於其下,如魏黃初幾年,蜀章武幾年,吳青龍幾年之類,方為是」
朱熹難道還要捧曹魏臭腳嗎?
很多時候就是習慣問題
無題 無名 25/05/06(二)09:53:13 ID:NrAoIDSc No.3060364
回覆: >>3060524
>>3059931
這樣嚴格了些,有時候是為了方便分別就稱為蜀,倒不見得真的瞧不起劉備
無題 無名 25/05/06(二)09:57:01 ID:NZARoOXI No.3060366
回覆: >>3060524
>>3060334
除了習慣
還有就是讓人容易看懂與省字
畢竟和魏 吳相比 兩個字的蜀漢很異類(誤
無題 無名 25/05/06(二)10:04:03 ID:uqfMTdrA No.3060369
>>3060295
拿這部跟孔子V也太貶低作者的考究了
光是有引用將宛等著作就不知道超過多少歷史二創了
作者對孔明的了解比你想得更多
無題 無名 25/05/06(二)10:11:16 ID:ZlO2i4.g No.3060376
回覆: >>3060380
>>3060369
主要是雖然孔明作者參照的是演義,實行舞台卻是在現代
所以要說他其實是到了現代後,把各種三國書籍知識都吸收了一遍也行
V孔子就只是把一個不接受現代流行文化的老人說他是孔子
無題 無名 25/05/06(二)10:17:44 ID:u3VmF5f. No.3060380
回覆: >>3061018
>>3060376
先不說翻論語翻道德經翻國文課本翻史記這種主動查找資料考究的敬業精神了
V孔子的作者連Google找歷史梗融入作品都懶
無題 無名 25/05/06(二)10:18:54 ID:OE.ILqY2 No.3060382
>>3059934
大漢第三帝國
無題 無名 25/05/06(二)10:24:15 ID:Ihm1CWxg No.3060389
回覆: >>3060404
>>3060320
習鑿齒會主張晉承漢統,是為了合理化東晉南渡的處境
過去這批士大夫都是主張「唯有建政北方黃河流域的才有資格稱正統」,但東晉以後這套說法就完全是自打臉,變成「胡人才是正統,漢人只是叛亂勢力」
習鑿齒心裡或許還是認為曹魏才是正統,可是在現實層面上卻不能這樣主張

>>3060369
主要問題在於日本人缺乏「正統」的概念,導致他們在國號的稱呼上沒有那麼敏銳(畢竟他們頂多只遇過同一家族的天皇並立的情形)
相反的,他們可能會從「讓讀者知道作者在指什麼東西」的角度出發,而使用蜀這個稱呼
無題 無名 25/05/06(二)10:45:00 ID:RflfpCAQ No.3060404
>>3060389
>>習鑿齒心裡或許還是認為曹魏才是正統,可是在現實層面上卻不能這樣主張
沒有什麼現實層面的問題
除了習鑿齒(可能還包含他親屬)外,東晉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曹魏是正統,晉朝的正統性源於魏
這在晉書習鑿齒傳寫得很清楚了,習鑿齒臨終上書:
臣每謂皇晉宜越魏繼漢,不應以魏後為三恪
也就是不論官方民間,晉的正統始終緣於魏
東晉沒有正統性問題,在東晉,不會因為尊崇蜀漢顯得較為政治正確,或者說尊崇曹魏才是政治正確
會認為東晉居南,所以反對曹魏而尊崇蜀漢,這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想當然耳的看法
清朝學者錯誤地把習鑿齒這個特例當通則
無題 無名 25/05/06(二)13:31:13 ID:x.qkxvcA No.3060524
>>3060364
>>3060366
>>3060334
這樣省字不就懶嗎?
但對自認承襲漢室正統的劉備本人也太不尊重了

如果劉備知道後世的人都不承認自己政權是繼承漢正統
他會怒到從棺木彈起吧?
無題 無名 25/05/06(二)13:42:16 ID:QUYpeFSQ No.3060536
>>3060524
又怎樣,後世還把他性轉成美女呢
無題 無名 25/05/06(二)14:18:23 ID:964V7sDY No.3060560
>>3060524
用毛筆寫字很麻煩欸(開除漢籍)
無題 無名 25/05/06(二)23:34:25 ID:wZg/L.JE No.3060882
>>3060261
>>漫畫插圖看到村夫手上戴著三個戒指寫魏蜀吳的時候
其實日本流傳最廣的《三國誌》是翻譯自《演義》的
所以日本人自小接觸的都已經不是正史的作品了
更別提很多人玩的遊戲《無雙》系列、影視、ACG也是用錯誤的國名來稱呼三國的

被塗毒的人就會用「蜀國」、「蜀」這樣叫的
看到那樣叫的人大概知道他對三國的認識程度有哪裡
無題 無名 25/05/07(三)00:47:09 ID:Pg8t7Kvo No.3060906
>>3060882
印象中後來有人翻譯三國志原作,還有讀者跑來罵他說你這樣寫根本不對,應該要更遵照「原作」
作者:欸?我翻的就是原作啊?
無題 無名 25/05/07(三)02:31:59 ID:N1GJI.do No.3060927
>>3060882
費禕傳:
(孫)權甚器之,謂禕曰:「君天下淑德,必當股肱蜀朝,恐不能數來也。」
黃權傳注引蜀記:
(孫)權對曰:「當以天文為正。往者熒惑守心而文皇帝崩,吳、蜀二主平安,此其徵也。」
鄧芝傳:
芝對曰:「吳、蜀二國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諸葛亮亦一時之傑也。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脣齒」
薛綜傳:
綜下行酒,因勸酒曰:「蜀者何也?有犬為獨,無犬為蜀,橫目苟身,虫入其腹。」
注引江表傳:
(諸葛)恪曰:「有水者濁,無水者蜀。橫目苟身,虫入其腹。」

例子太多了,實在引不完
稱蜀不稱漢,這是晉朝時紀錄的普遍現象
而且也不只後世改寫,當時必然也有此簡稱,否則薛綜(或諸葛恪)的拆字笑話沒有立足點
我同意稱漢比稱蜀好,稱季漢比稱蜀漢好
但從不意味著把蜀漢簡稱為蜀就代表歷史程度比較差
或者反過來說,堅持一定不能把蜀漢簡稱為蜀,對我而言這才是三國志沒讀熟
無題 無名 25/05/07(三)08:32:36 ID:rZmVnYKs No.3060981
>>3060882
>>3060906
其實還不只這樣
日本近代三國熱潮起源的是戰後時期吉川英治寫的小說
在那之前日本對三國的認知有限
算知識層有流行過但平民層認知就普普通通的程度
吉川三國志開啟近代日本大眾對三國認知起點
不過這個版本是以演藝為基礎改編
又混了其他版本跟不少作者個人解釋的版本
跟中國這邊近代流傳版的三國演義又有點差距了
有點靠杯的是吉川英治小說用的標題就是直接『三国志』
後來幾個影響力大的日本三國創作像北方謙三或橫山光輝版標題也是直接掛三国志
所以跟中文圈這邊區別認知大致上三國志=正史 演藝=創作的分法不一樣
他們那邊還要再多一層作者區別
不然只講三國志他們搞不好還跟某個大型創作版本搞混(
無題 無名 25/05/07(三)08:35:23 ID:TgJHt9E6 No.3060982
>>3060906
這裡男版上都常常討論三國歷史時
很多人都叫「蜀國」那樣叫劉備政權
到底有幾多人真的知道正史跟演義的分別?
無題 無名 25/05/07(三)09:14:26 ID:UxXfFXbo No.3060999
>>3060982
好了啦
無題 無名 25/05/07(三)09:22:44 ID:03ev2NRg No.3061004
>>3060982
去跟他們說啊.jpg
無題 無名 25/05/07(三)09:33:03 ID:V9hDc0EI No.3061010
回覆: >>3061115
附圖
>>3060982
附圖是武英殿本三國志,魏蜀吳是陳壽定的標題
只有沒讀過正史的人,才會以為蜀是小說家創的

晉人當然有政治立場,但晉朝之後,依舊一堆人用蜀指涉蜀漢
三國志齊帝紀裴松之曰:
魏之與蜀,雖為敵國
太白陰經:
其後秦由余、蜀將諸葛亮,並有戰圖以教人戰
通典職官:
蜀丞相諸葛亮府有行參軍
蜀以諸葛亮為軍師將軍
通典兵:
蜀大將諸葛亮悉眾十萬,由斜谷出始平,據武功五丈原
太平御覽偏霸類,劉備標名「蜀劉備」
太平御覽引郡國志:
武都沮水之西有角弩谷,即蜀將姜維剿五部溪羌之所
太平御覽:
萬里橋在成都縣南八十里,蜀使費禕使吳,諸葛亮送之於此。嘆曰:「萬里之路始於此橋。」因名萬里橋

這可都在三國演義之前
無題 無名 25/05/07(三)09:44:55 ID:eEgI.ZxE No.3061018
>>3060380
孔子V的作者真的是廢
連孔子經常被徒弟婊然後承認自己的不足這點也不知道
隨便找個老害就叫孔子真的很好笑
無題 無名 25/05/07(三)13:41:42 ID:toEqrQ1Y No.3061115
回覆: >>3061138
>>3061010
這些都是以魏晉為本位的歷史觀啦
魏晉當然打壓蜀漢的漢統了
但劉備他們還是尊稱自己政權的國號為「漢」喔

別忘了三國志是記載季漢是這樣稱自己的國號:
『自我大漢 ,應天順​​民,政治之隆』

正史上的蜀漢政權就是以「大漢」的國名來尊稱自己政權的
無題 無名 25/05/07(三)13:56:24 ID:pBUFiwK. No.3061122
>>3060295
孔子Vwwwwww
無題 無名 25/05/07(三)14:01:21 ID:d207x2NM No.3061124
>>3060982
實際上就是大家都知道
討論時的區分性比正名重要
拜占庭實際上是名字是羅馬帝國大家一樣叫他拜占庭阿
無題 無名 25/05/07(三)14:36:02 ID:V9hDc0EI No.3061138
回覆: >>3061185
>>3061115
>>這些都是以魏晉為本位的歷史觀啦
當然不是
比如葉適,他替朱黼的紀年備遺作序時寫道:
平陽朱黼,因《通鑑》、《稽古録》,章别論著,始堯、舜,迄五代,三千餘篇,述吕、武、王莽、曹丕、朱温,皆削其紀年以從正統,曰:「吾爲書之志也」。書法無大於此矣,報讐明恥,貴夏賤夷其次也
可見他明確地贊同朱黼把曹魏從正統序列中刪掉,認為當以蜀漢為正統
然而葉適在他的賀葉丞相啟是這麼寫的:
惟管仲之相齊,與孔明之佐蜀,皆以偏隅之地,坐収強霸之勲
他是用蜀不用漢

我在3060334引了朱熹通鑒綱目,朱熹不贊同曹魏為正統
但他稱呼蜀漢依舊簡稱蜀,就不再重複引文了

那麼有沒有反例子呢?當然有
資治通鑑裡司馬光以曹魏為正統,但書裡稱漢不稱蜀,比如資治通鑑卷70:
(司馬懿)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吳、漢各遣偏將向西城安橋、木闌塞以救(孟)達
這段源自晉書宣帝紀:
吳、蜀各遣其將向西城安橋、木闌塞以救(孟)達
資治通鑑把原典裡蜀改成漢的例子極多,但不影響它以曹魏作紀年

可見是以曹魏為本位,還是以蜀漢為本位,和文字裡用蜀還是用漢,這兩者沒有關係
就是習慣問題
把蜀漢簡稱為蜀,這是千百年來形成的習慣
不是史學素養差所以用蜀,也不是必然有政治立場所以用蜀
一看到「蜀國」、「魏蜀吳」,就迫不及待地指責對方錯誤,就我看來毫無必要
無題 無名 25/05/07(三)14:39:03 ID:UDAFGEOA No.3061139
>>3060982
這其實跟扣日本創作的狗頭人精靈非正統,老鼠上桌一樣的手法
就是死咬"日本不懂"、"日本污染大眾認知"、"我中文圈才正統被小日子搞的"這幾點
其他都補理由讓自己站理而已
無題 無名 25/05/07(三)16:00:54 ID:ACv8Jekc No.3061185
回覆: >>3061195
>>3061138
你所舉的例子全部都不是蜀漢政權的人所寫的文獻


>>把蜀漢簡稱為蜀,這是千百年來形成的習慣
就是後世的文獻已將「蜀國」的名已當成習慣
但不等於蜀漢政權的人會自稱國名叫「蜀」
重點是劉備自己會那樣稱國名嗎?
無題 無名 25/05/07(三)16:18:42 ID:V9hDc0EI No.3061195
>>3061185
>>你所舉的例子全部都不是蜀漢政權的人所寫的文獻
請循其本

>>3059931
>>叫劉備的政權作為「蜀國」的人
>>根本不尊重劉皇叔
>>3060315
>>以後看到把劉備政權叫「蜀國」的人
>>可以確定只是看演義或影視、動漫遊戲的傢伙
>>完全不是看正史的人討論的歷史沒可信的地方

這串從一開始的討論
就是我們這些後世人用「蜀」稱呼「蜀漢」到底有沒有貶義
是不是用了「蜀」字就是缺乏歷史知識

我認為不是
想討論劉備政權,當然可以用蜀字
裴松之可以用,杜佑可以用,葉適可以用,朱熹可以用
寫三國職官表的洪飴孫可以用,寫三國志集解的盧弼可以用
不想用蜀想用漢行不行?當然沒問題
司馬光這麼用,萬斯同也這麼用

用蜀用漢,就是一種選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