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惡搞]無題 無名 22/05/12(四)07:50:32 ID:XEFAz8dI No.2296407評分:0, 年:0, 月:0, 週:0, 日:0, [+1 / -1] 最後更新:2022-05-20 10:57:32
今天第一次吃燒餅油條 嚇到
這種又油又沒什麼營養的東西竟然被當成早餐
傳統的華人就是每天吃這個吃到變智障的吧
無題 無名 22/05/12(四)14:59:17 ID:vnbjzGQY No.2296511>>2296407不否認
阿公那輩就是愛吃油條吃到失智和大腸癌
他們那一代就是愛吃肥肉和碳水化合物不愛吃青菜的勞動世代
無題 無名 22/05/12(四)15:23:17 ID:A4hwm4VA No.2296515
無題 無名 22/05/12(四)16:12:36 ID:OwLuXmpA No.2296526>>2296523不要裝作聽不懂別人說話
真的聽不懂
去數一下剃陰陽頭的肥婆是歐美多還是亞洲多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無題 無名 22/05/14(六)08:26:08 ID:twqINFco No.2296828非常遺憾人類是沒辦法互相理解的
廣東決定和所有討厭油炸鬼的人宣戰
無題 無名 22/05/14(六)11:52:15 ID:3QwU2yfc No.2296855>>2296407人類其實不需活太久
平均壽命到60-70歲剛好
這樣也不會有這麼多高齡問題
而且退休年紀可以更加提早也解決老屁股占位沒法給下一代機會的問題
無題 無名 22/05/14(六)12:15:58 ID:uZn6VsJA No.2296860>>2296828油條有3種
一種是很多肉(麵粉)的~ 吃飽的那種(偏向於炸麵包口感)
一種是很薄的~ 吃口感的那種
一種是再炸第二次的老油條 (變成其他料理內餡的材料)
廣東的那種就是第一種~
既然要宣戰~ 那就連甜/鹹豆花也一起吧!
無題 無名 22/05/14(六)15:58:59 ID:.QN0kQd. No.2296884以前雖然吃這種空有熱量的東西,但因為做的是重勞動所以肥胖率普遍不高(當然因為高油高鹽的飲食習慣吃到慢性病的也不少)
現代人去吃這個就真的是智障了,就算是成年男子,坐一整天辦公室沒去運動的話一天所需熱量可能還不到1800
燒餅油條鹹豆漿一套下去可能就8、9百了還沒什麼營養,同樣是熱量炸彈我不如去吃炸雞甜點什麼的還比較開心
無題 無名 22/05/14(六)16:56:17 ID:3UH6gxok No.2296895>>2296414先不說當初的人是出於什麼理由戴上鳥嘴面具的,但是多了一層隔離倒是的確增加了防護力,雖然比不上現代的口罩和防護衣就是了
無題 無名 22/05/14(六)17:02:34 ID:uZn6VsJA No.2296899
無題 無名 22/05/16(一)09:46:08 ID:aFgR0kzs No.2297230
無題 無名 22/05/16(一)10:35:27 ID:NakoY.Qg No.2297246
無題 無名 22/05/17(二)09:12:27 ID:RhERkjaQ No.2297525>>2296885蓬鬆劑含鋁
而且沒禁掉
人工做到那個蓬鬆的水準要很累.......................
但現在又有個說法是當初研究不嚴謹
鋁可能是實驗環境汙染
無題 無名 22/05/17(二)13:46:26 ID:bwj51hK2 No.2297576
無題 無名 22/05/17(二)14:03:36 ID:Ox4ICL8k No.2297579>>2297573我怎麼記得是藥草容易被汙染腐敗
所以藥草商常洗手確保商品不會損壞
然後就有天才覺得「藥草商怎麼都不會生病 一定是藥草的關係」
無題 無名 22/05/17(二)14:08:13 ID:AjuddleA No.2297580>>2296885https://kknews.cc/zh-tw/food/22j5lv9.html
古早以前就是明礬(膨鬆劑)濫用才會鋁過量
因為添加比例是豆漿師傅自行決定的,而為了快速達到目的師傅通常都是不擇手段的
吃出問題之後被政府重視
現在則是由廠商直接做成一袋袋的油條粉,添加量也被控管甚至去鋁成分
曾經做過永和豆漿學徒的路過
無題 無名 22/05/17(二)22:12:40 ID:04DhHRwA No.2297658油炸鬼要配有配料和調味的廣東粥吃
就是白粥也要加鹽
炸兩要配醬油, 芝麻/麻醬/甜醬/辣醬看個人口味
說沒味道的和說白飯沒味道一樣
不過香港好吃的油炸鬼/炸兩也可遇不可求了
台灣吃到的很垃圾也不意外
無題 無名 22/05/18(三)14:49:38 ID:Fpp1h0RY No.2297774>>2296407油條被偷咬、怒拿油條打3歲童頭 他自爆判決結果...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5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