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無題 無名 ID:z0UQKoJA 2021/10/13(三) 22:42:11.073 No.24572543評分:0, 年:0, 月:0, 週:0, 日:0, [+1 / -1] 最後更新:2021-10-23 08:05:49
白白
你在嗎?
無題 無名 ID:tytXgt5o 2021/10/13(三) 23:28:06.439 No.24573113
無題 無名 ID:uy9A99wY 2021/10/13(三) 23:52:29.053 No.24573404>>24573092(;´Д`).....(這番仔裡工三小
(;´Д`)雖、雖然不太明白
但謝謝又讓我知道了新的白髮
恩?有島民能讓我中意?那他得先全身染白才行
>>24573113This is a pen
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I am fine,and you?
─────Have a nice day
no,thanks
you do it
無題 無名 ID:ngC32UuA 2021/10/14(四) 00:34:30.369 No.24573922在狹義相對論提出以前,人們認為時間和空間是各自獨立的絕對的存在,自伽利略時代以來這種絕對時空的觀念就開始建立,牛頓創立的牛頓古典力學和古典運動學就是在絕對時空觀的基礎上創立。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牛頓古典力學、馬克士威古典電磁學等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四維時空」的概念,它認為時間和空間各自都不是絕對的,而絕對的是一個它們的整體——時空,在時空中運動的觀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參照系,可以定義「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即對四維時空做「3+1分解」),而不同的觀者所定義的時間和空間可以是不同的。具體的來說,在閔氏時空中:如果一個慣性觀者(G)相對於另一個慣性觀者(G')在作等速運動,則他們所定義的時間(t與t')和空間({x,y,z}與{x',y',z'})之間滿足勞侖茲變換。而在這一變換關係下就可以推導出「尺縮」、「鍾慢」等效應,具體見狹義相對論條目。因為愛因斯坦之前的科學家們並沒有高速運動的觀測和體驗,所以絕對時空觀在古代科技水平下無疑是真理,而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更新了人們的世界觀,為廣義相對論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愛因斯坦以前,人們廣泛的關注於馬克士威方程組在伽利略變換下不協變的問題,也有人(如龐加萊和勞侖茲)注意到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所基於的實驗(如麥可孫-莫雷干涉儀實驗等),也有人推導出過與愛因斯坦類似的數學表達式(如勞侖茲變換),但只有愛因斯坦將這些因素與古典物理的時空觀結合起來提出了狹義相對論,並極大的改變了我們的時空觀。在這一點上,狹義相對論是革命性的。在二十世紀以前的古典物理學裡,人們採用的是牛頓的絕對時空觀。而相對論的提出改變了這種時空觀,這就導致人們必須依相對論的要求對古典物理學的公式進行改寫,以使其具有相對論所要求的勞侖茲協變性而不是以往的伽利略協變性。在古典理論物理的三大領域中,電動力學本身就是勞侖茲協變的,無需改寫;統計力學有一定的特殊性,但這一特殊性並不帶來很多急需解決的原則上的困難;而古典力學的大部分都可以成功地改寫為相對論形式,以使其可以用來更好的描述高速運動下的物體,但是唯獨牛頓的重力理論無法在狹義相對論的框架體系下改寫,這直接導致愛因斯坦擴展其狹義相對論,而得到了廣義相對論。
無題 無名 ID:rehYu/JA 2021/10/14(四) 00:38:27.494 No.24573964量子力學與古典力學的一個主要區別,在於怎樣理論論述測量過程。在古典力學裏,一個物理系統的位置和動量,可以同時被無限精確地確定和預測。在理論上,測量過程對物理系統本身,並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並可以無限精確地進行。在量子力學中則不然,測量過程本身會對系統造成影響。[18]怎樣才能正確地理論描述對於一個可觀察量的測量?設定一個量子系統的量子態,首先,將量子態分解為該可觀察量的一組本徵態的線性組合。測量過程可以視為對於本徵態的一個投影,測量結果是被投影的本徵態的本徵值。假設,按照某種程序製備出一個系綜,在這系綜裏,每一個量子態都與這量子態相同,現在對於這系綜裏的每一個量子態都進行一次測量,則可以獲得所有可能的測量值(本徵值)的機率分布,每個測量值的機率等於量子態處於對應的本徵態的機率幅的絕對值平方。因此,假設對於兩個不同的可觀察量 {\displaystyle A} 和 {\displaystyle B}做測量,改變測量順序,例如從{\displaystyle AB}改變為{\displaystyle BA},則可能直接影響測量結果。假若測量結果有所不同,則稱這兩個可觀察量為不相容可觀察量;否則,稱這兩個可觀察量為相容可觀察量。以數學術語表達,兩個不相容可觀察量{\displaystyle A} 和 {\displaystyle B}的對易算符不等於零。粒子具有很多種物理性質,例如質量、電荷、自旋等等。假若兩個粒子具有不同的性質,則可以藉著測量這些不同的性質來區分這兩個粒子。根據許多實驗獲得的結果,同種類的粒子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例如,宇宙裏所有的電子都帶有相等數量的電荷。因此,無法依靠物理性質來區分同種類的粒子,必須使用另一種區分法,即跟蹤每一個粒子的軌道。只要能夠無限精確地測量出每一個粒子的位置,就不會搞不清楚哪一個粒子在哪裡。這個適用於古典力學的方法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它與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相矛盾。根據量子理論,在位置測量期間,粒子並不會保持明確的位置。粒子的位置具有機率性。隨著時間的流易,幾個粒子的量子態可能會移動蔓延,因此某些部分會互相重疊在一起。假若發生重疊事件,給每個粒子「掛上一個標籤」的方法立刻就失去了意義,就無法區分在重疊區域的兩個粒子。[16]:201ff
無題 無名 ID:PimG.nn6 2021/10/14(四) 02:02:50.278 No.24574578>>24574207_>螞的臭鉀
那你可要多費心力
不是想辦法掰灣我
就是出夠多的錢了,後者比較有機會ㄛ
阿經過我奮戰快一小時,得出一個結論
。・゚・(ノД`)・゚・。洗衣機壞掉了!水位到了也不會轉來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