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網址:
文章備註、標題(會記錄下來,但是暫時不會顯示):
[四格]無題 無名 ID:T8fex/vQ 16/04/28(四)18:56:53 No.592142
評分:0, 年:0, 月:0, 週:0, 日:0, [+1 / -1] 最後更新:2016-05-01 13:34:33
附圖
無本文
無題 無名 ID:ffsQq8jg 16/04/28(四)18:58:13 No.592143
反了
是動能甫杜才對
無題 無名 ID:p6YhRsFQ 16/04/28(四)19:02:06 No.592144
那個拙寫的有夠難看 跟杜沒兩樣
那個補....跟甫差那麼多還能看錯
能這個沒問題
那個動跟勤也寫得差不多
看錯不意外吧
無題 無名 ID:nYYUjdrA 16/04/28(四)19:25:39 No.592152
>>No.592144
搞不好是那女孩寫的
無題 無名 ID:jpHBiLkk 16/04/28(四)19:39:19 No.592155
回覆: >>592475
附圖
>No.592144
>那個補....跟甫差那麼多還能看錯

看的很順的話把「補」腦補成「甫」也不是沒有可能。
無題 無名 ID:48WzufB. 16/04/28(四)20:31:14 No.592181
拙補能動
無題 無名 ID:OxNDHRuw 16/04/28(四)20:47:50 No.592189
在看到下面那句話前我也看成杜甫能動啊!
無題 無名 ID:ktcLFzvc 16/04/28(四)20:49:23 No.592190
小時候我以為是勸能補拙
無題 無名 ID:moBwuPAg 16/04/28(四)20:50:56 No.592191
動能補拉
無題 無名 ID:8qY5NfKM 16/04/28(四)21:16:30 No.592198
動能補位
描述力學能量守恆動能補充位能的現象
無題 無名 ID:T.WEGaFM 16/04/28(四)22:46:45 No.592222
基本的錯誤都能錯,匾額是要由右向左讀
動能甫杜
這才是正確的讀法
無題 無名 ID:FeUcSNgU 16/04/28(四)22:47:59 No.592223
為什麼我笑得像白癡
我也看成杜甫能動...
無題 無名 ID:kMlJYsII 16/04/29(五)00:36:56 No.592246
我看成杜甫能勤www
無題 無名 ID:.lM1P0/A 16/04/29(五)02:16:16 No.592270
回覆: >>592353
台灣在1996年以前報紙的頭版標題就是由右到左的,這匾額也可能是那時期的製品。
無題 無名 ID:.lM1P0/A 16/04/29(五)02:20:18 No.592271
回覆: >>592279
>勤能補拙
其實這句話是一種安慰劑,真正要用到天賦的事物就會理解勤並不能補拙。

比如一個受過完整作曲訓練的作曲家,他創作的很勤也不短命而寫出了近百首的交響曲,但他能不能因此被寫進音樂教科書就真的是看天賦才能了。
無題 無名 ID:R139voEk 16/04/29(五)02:54:27 No.592279
>>No.592271

只要有人脈,就能出名,就能載入史冊。
一首曲沒有好評價只是沒有人評好而已,評價好不好才是關鍵。
所以說全神專注在創作是沒有錢賺的。
無題 無名 ID:jvJZSXAc 16/04/29(五)03:01:54 No.592281
附圖
無本文
無題 無名 ID:GREoLM3A 16/04/29(五)10:36:25 No.592326
有作曲家在生時享譽歐陸,百年後默默無聞,反而是當時名氣連他一半都沒的被譽為大師了
無題 無名 ID:77zvns4Y 16/04/29(五)11:13:25 No.592334
附圖
在現代,價值是洗出來的
無題 無名 ID:YzjZ94M6 16/04/29(五)12:20:11 No.592353
附圖
>>592270
傳統中式寫法就是由右往左寫的 橫的直的都一樣
我一直覺得設這規定的中國古人一定是左撇子
直行又由右往左寫 手不就沾上墨了?
有夠不直覺的寫法
無題 無名 ID:OmGqpkGE 16/04/29(五)12:48:48 No.592364
>>No.592353
寫書法的時候手腕不會靠在桌上所以沒有沾墨問題…(袖子沒捲好那又是一回事了
無題 無名 ID:Ffpt3ydk 16/04/29(五)13:08:40 No.592373
竹簡表示
無題 無名 ID:t.JeAH3E 16/04/29(五)13:54:53 No.592391
橫寫是因為硬筆寫字時只需要稍微橫着動一動手腕或者前臂就好吧
豎寫就得整個上臂跟着前後移
人體工學上根本不協調
無題 無名 ID:kmuqydZ6 16/04/29(五)15:56:22 No.592423
回覆: >>592532
>寫書法的時候手腕不會靠在桌上所以沒有沾墨問題
所以才說幹嘛不由左往右寫就好
還要特別去提腕避免沾墨
無題 無名 ID:tQ8FGZ1M 16/04/29(五)16:00:11 No.592427
>592353
>傳統中式寫法就是由右往左寫的 橫的直的都一樣
不只華人
日本那邊以前也是由右往左
無題 無名 ID:JPNaV8vE 16/04/29(五)18:21:05 No.592475
>我一直覺得設這規定的中國古人一定是左撇子

由右往左寫對右撇子來說是很理所當然的吧?
只是現代人習慣左往右寫所以才不這麼覺得

>No.592155

我一直很好奇這個梗所說的腦補是怎麼一回事
我每次看到這種東西都腦筋打結,看很久才知道在寫什麼
無題 無名 ID:BXog8nLU 16/04/29(五)18:42:21 No.592485
回覆: >>592502
>>592353
才不會有人刻意去規定這鬼東西呢
一直都是習慣寫法的問題(西方文字在非常早期也有過右到左的時代)
一直到現代西化之前中文都是上到下右到左的(現在中共那邊別說左右連直書都給你廢了)
有聽過的說法是從竹簡時期留下的習慣(右手寫左手換竹片)
無題 無名 ID:ohuX2OuY 16/04/29(五)18:47:34 No.592488
回覆: >>592503
島民到底一天要罵中國的文字政策幾次才會高興啊...
無題 無名 ID:4MIRFA8. 16/04/29(五)18:57:25 No.592493
回覆: >>592502
沾墨... 文字一開始一定不是用寫的 而是用刻的
所以是右手刻 左手按住被刻物(動物骨頭或木片)
如果從左邊寫 最開始你的左手就會檔到你要刻的地方
無題 無名 ID:VqbWuRkI 16/04/29(五)19:16:55 No.592498
我一開始以為是「動能補拙」
想說是不是多動就能補足其他床上的不足?
無題 無名 ID:UBLDsc4E 16/04/29(五)19:17:25 No.592499
你就想像成一樣直式由右往左寫一行一行
但是每行只有一個字這樣
無題 無名 ID:yUfylIlo 16/04/29(五)19:28:13 No.592502
>>No.592485
>>No.592493
所以才說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
而不是食古不化硬要用馬來拉火車
無題 無名 ID:Mg6wlHA2 16/04/29(五)19:28:32 No.592503
>No.592488
沒人在罵
是你自己太敏感
傷了你們中國的自尊了?
無題 無名 ID:6u/CUQDc 16/04/29(五)19:46:51 No.592514
你要一個無傷大雅而且已經有數千年歷史與有數以億計的慣用者的習慣因地制宜和與時推進還真有點難度,大概要花個數十年大力推動吧?就為了讓袖子不沾墨
無題 無名 ID:qnw1Y.Ww 16/04/29(五)20:44:09 No.592523
>592353
皇上,您天天座在這龍椅上,原來是為了反清復明
聽說... 無名 ID:uCVkGiKQ 16/04/29(五)20:55:06 No.592526
中國古代的文書都是用直寫
橫寫只會在標題用
無題 無名 ID:d20oeUiY 16/04/29(五)21:03:49 No.592532
>>No.592423
雖然我認為書法課沒多少人會認真上,不過寫毛筆字時要提腕都不知道,不知道是老師問題還是學生問題?

書法正確寫法筆要和紙保持固定角度,移動整隻手腕去寫字而不是只動手指,還是這種常識和中文讀法一樣要消失在便利與惰性上了。
無題 無名 ID:yUfylIlo 16/04/29(五)21:08:34 No.592536
回覆: >>592568
>>No.592532
你還活在需要懂得敲鍵盤的時代嗎?
我們這裡都在直接用意念發文了
無題 無名 ID:quatmQ3c 16/04/29(五)21:17:20 No.592538
>>No.592532
現在寫書法的人很少了啊
無題 無名 ID:KCqtJ0ww 16/04/29(五)22:11:39 No.592544
回覆: >>592556
以前在流言終結那邊證明過了
中文沒有"橫寫"的概念
我們看到的匾額其實只是一個字一直行的寫法
所以古代絕對不會有兩行以上的右到左寫的橫行
以前報紙的那個堅持用右到左來寫橫行的是自作聰明的智障行為
以後看見匾額或是橫批請記得那個是直行不是橫行
無題 無名 ID:JPNaV8vE 16/04/29(五)22:49:22 No.592554
>所以才說幹嘛不由左往右寫就好
>還要特別去提腕避免沾墨

這樣說好了
從左邊開始寫的話,你的左手要壓哪裡?
寫完一行的時間根本來不及讓墨跡乾,左手一壓馬上就糊了

或許講究一點可以把環境弄成不需用手去鎮紙就能寫字
但那也是慢慢寫的情況
怎麼可能每個人寫字時都弄好個紙不會飄的環境才開始寫
紙張信手拈來就下筆的情形更為普遍,這些平民從左到右寫字的話該怎麼辦
無題 無名 ID:6cXYTjS6 16/04/29(五)22:57:25 No.592556
回覆: >>592687
>592544
能否詳細一下
古早電視字幕由右至左又是???
無題 無名 ID:BlhCj1YU 16/04/29(五)23:18:00 No.592568
> No.592536
意念發文不穩啊…打字打到一半別人跟你聊天就會亂掉
更別說腳癢屁股癢想抓的時候會多出一堆不需要出現的字句
無題 無名 ID:TzPq6Qik 16/04/30(六)01:36:10 No.592619
中文系表示,其實以前人寫字情況大大家想像不一樣DER

以前中國人的習慣是跪坐、矮桌,矮桌多矮咧,大概就跪坐下去時你的腰部高度。基本上,桌子的高度可以寫字,但是以前人因為用竹簡留下來的習慣(竹簡到漢都還很常用,要魏晉紙張才漸漸普及,而且就算是魏晉竹簡也沒有消失),所以還是多習慣拿在手上讀寫,而且換行時由左到右。這有陶俑跟畫當作證據,而且以前所用的宣紙多為熟宣,濕度低、上礬多,所以硬度高,拿在手上寫是可能的。
無題 無名 ID:TzPq6Qik 16/04/30(六)01:37:37 No.592620
還有一直到宋朝,拿毛筆的方法都不是我們現在熟悉的拿法,而是現在稱為「單鉤」,也就是用拇、食、中三指拈住筆桿的方法來拿筆,這在六朝的千手觀音像有紀錄。而且篆刻持刀的手勢還保留這種手法,在發明「雙勾」握筆(就是現在那種握法)之前與中國接觸密切的日本,現在流傳的握筆法也是單鉤。但是就算是單鉤寫字,手腕依舊是不會跟紙面有接觸的,這可以自己試試看,用這種手勢持毛筆(要毛筆喔,硬筆不會),你想要把持筆手靠著,不是筆毛的角度會變很奇怪,就是手腕會變得很卡。所以基本上,在唐朝高腳桌子變成常用品以前,中國人是沒甚麼機會、也不太可能會去想把手靠著來寫字。
無題 無名 ID:TzPq6Qik 16/04/30(六)01:38:42 No.592623
回覆: >>592747
而中國文字基本上到六朝已經發展到楷書,筆順、架構完備,基本上不照著筆順、結構走,寫出的中文字不會好看。而因為在演變過程中寫字方式都是持在手上、由右到左書寫,所以筆順、架構的發展也多是照著這種運動模式下去演化,比較容易觀察的是,其實基本上所有的中國字,最後一筆收筆完,手腕手指的動作都會很自然帶筆往左上方走(前提是你筆劃的形跟動態要對),這時候只要移動手臂,就可以接著順暢地寫下一個字。

順帶一提,雙勾的出現有明確時間,而且發明者大致可以確定,是在北宋黃庭堅時發明的,而這種握筆法一開始並不受到重視,甚至還被黃庭堅亦師亦友的蘇東坡批評過,一直到南宋才漸漸受到重視,而這個時期書法也才開始有大字的出現,否則在宋以前,能見的書法作品大多是小字,大字少之又少。
無題 無名 ID:TzPq6Qik 16/04/30(六)01:42:33 No.592624
而現在號稱高手的長鋒純羊毫,也是雙勾這種握筆法出現之後才為大家所習用,不然之前好比大概都是7成兔毛(紫毫)3成羊毛,不然就是好的狼毫。不過要鄭重說一下,狼毛跟兔毛這兩種毛都不太容易長長,尤其是兔毛,看到毛太長大概有8成機率是假貨,狼毛長的很貴,現在爛大街的那種通常都是次品混豬鬃、塑膠毛的很多。而毛筆中最特別的應該是唐朝人用的毛筆,叫「雞距筆」,它可以算是毛筆中的硬筆,因為其筆芯會用麻紙或宣紙綑實、外面再鋪毛,所以歐陽詢之所以能寫那麼精密的楷、懷素能走那麼細那麼快的草,都是跟這種筆有關係。所以要摹字帖除了靠功力之外,工具、方法也很重要,如果你拿山水宣、羊毫筆、然後紙鋪在桌上、雙勾拿筆、字寫得很大來摹蘭亭,大概一輩子都寫不出來。

最後,我認真惹抱歉(攤
無題 無名 ID:LOJlucQI 16/04/30(六)04:01:17 No.592637
學術島民好久不見QQ
無題 無名 ID:l.Tjtd1I 16/04/30(六)10:14:23 No.592687
>>No.592556
前面說過了
沒有跑出兩行以上的橫行都沒問題
無題 無名 ID:TABGY12s 16/04/30(六)16:09:56 No.592747
回覆: >>592893
>No.592623
>而這個時期書法也才開始有大字的出現,否則在宋以前,能見的書法作品大多是小字,大字少之又少。

題匾額或碑刻那種算大字還是小字?
無題 無名 ID:3nUVDvQw 16/05/01(日)01:10:20 No.592893
>>No.592747

匾額一定是大字,所以掛匾額、對聯都是很晚期才有的習慣。當然,對對聯這種文學形式很早就有,這裡說的是把對聯刻在木頭上或寫在紙上掛起來

刻碑有大字有小字,其實之所以上面說不敢說早期書法作品全部都是小字,原因就是有碑刻存在。碑刻的字容易大,因為它可以用筆勾出輪廓,然後再把中間挖掉就好,這樣就可以避免筆太過小,寫大字易細軟的現象,所以碑刻的大小往往可以超越筆的限制。

其實碑刻作品能不能算是單純的書法作品,這在藝術界中說法很多,而以上既然是討論器具對書寫形式的影響,那麼真要說刀跟筆是不是就能直接比較討論,我想是需要猶豫一下的,所以上面才將碑刻略去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