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格]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04:41 ID:7y4vjbZg No.1928461評分:0, 年:0, 月:0, 週:0, 日:0, [+1 / -1] 最後更新:2021-02-11 02:12:30
無本文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06:14 ID:xt3Kb9bg No.1928463裡面不會有氧氣筒嗎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10:46 ID:x8ZvydNo No.1928469那密斯卡托尼克大學呢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16:42 ID:7y4vjbZg No.1928472>>1928468
記載怎様不需要工具在長時間無氧空間生存那種。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19:12 ID:fczFPoDE No.1928473>>1928463不會,因為那樣有讓火災續燒的風險,特別是如果是有心在裡面放火的話;
事實上耶魯大學也只有Beinecke館是這樣,因為它是專門收藏珍貴書籍或手稿的,所以真的是書比人貴,哪怕燒到一點都是人類極大的損失;入館前要簽生死狀,同意館方不管你的生死,直接抽真空。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23:10 ID:0G0BYREE No.1928476>>1928468
光是很久以前寫下來的東西就已經很有價值
不是內容有多重要
而是那些東西代表了當時的社會環境
更重要的可能是未經官方修改的版本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23:57 ID:4vJI8n.A No.1928477現在的八九年級都沒看過達文西密碼了
大驚小怪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25:53 ID:vJECg5bA No.1928481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26:54 ID:oujBcVqo No.1928482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39:22 ID:KrA8qDAo No.1928498>>1928468
現在要複製資料很簡單 耶魯大學自己就有把珍本數碼化了
但那些書的本體都是獨一無二的文物
想成是王羲之的真跡或者是亞述時代的楔形文字泥板就比較好理解了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42:13 ID:ZDHOwJ9Y No.1928503沒有電子化翻拍內容之類的嗎,要借書就借電子檔就好啦
書就鎖進真空保險箱不是更安全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44:07 ID:xt3Kb9bg No.1928506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46:56 ID:W85WdjyE No.1928508>>1928468
你何不努力到進的去那個圖書館看看
親眼讀過那些書在決定要不要嘲諷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48:20 ID:7dyeqREY No.1928511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51:20 ID:iEPKyUdw No.1928516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57:25 ID:ypBLEYHg No.1928522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1:57:46 ID:3w/PI.9E No.1928523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2:11:54 ID:IB2.6C3c No.1928529抽完氧氣還會灌海龍(氟氯烷)進去 以前捷運也是用這種
還死過人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2:50:50 ID:7dyeqREY No.1928568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2:54:17 ID:YJ/g7H7U No.1928571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2:54:45 ID:D8wOTuBM No.1928573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2:58:15 ID:wQpyMV22 No.1928576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3:06:29 ID:pMNnt1v6 No.1928583>>1928473正確來說不是抽真空,而是除氧,以前的海龍就是這種原理
IDC也有這種設備,給你一兩分鐘逃,沒逃出來就GG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3:31:11 ID:j12jK2Ac No.1928608>>1928461我覺得這樣滿合理的,有些書的價值遠比人貴
不過他們校方有沒有想過把書電子化以防萬一啊?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3:34:36 ID:AGIpb8gI No.1928609>>1928608己經有了吧(但不一定會外流
這些就是那些的原本 會來看的都不是普通只看內容...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3:44:41 ID:xc1zhpYQ No.1928617>>1928608常看到的情節
拿珍品去作XXX掃描檢查什麼的
赫然發現表面的內容下面有藏東西 或是過去塗改過的什麼內容顯露出來等等
所以保存絕對是有必要的
說不定什麼人類史的未解之謎真的就藏在其中一本裡面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3:47:29 ID:KrA8qDAo No.1928622>>1928608部份有
https://beinecke.library.yale.edu/digital-collections/digital-collections-beinecke-library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3:50:22 ID:F0aFCUCM No.1928625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4:03:28 ID:SQYyaWKU No.1928638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4:06:37 ID:fCLAprHg No.1928639我在想
人缺氧不會瞬間死亡
火沒有氧氣一下子就熄滅了
這樣的話只要抽出氧氣
一段時間就繼續供氧
怕復燃再抽出 一段時間再供氧
然後今年跑出上百隻死侍
你有什麼頭緒嗎?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4:10:24 ID:NElQHTrM No.1928643>>1928473> 哪怕燒到一點都是人類極大的損失
他們的書會不會拿出來看
不拿本體,有沒有電子版?
書只是知識的戴體,內容不讓其他人觀看就失去意義
當然,也不排隊知識壟斷,連電子版也沒有,世上唯一就是實體書,還要把世上一切複印本毀掉只留下自己珍惜的一本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4:11:03 ID:zkee4BzM No.1928646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4:13:39 ID:zkee4BzM No.1928649>>1928643主要是一般能解讀到的資訊部分已經抽取出來了吧
現在裡面的與其說是書籍 不如說是紙構成的文物
像是故宮裡面的東西
難道你說現在我們已經可以人工合成翠玉白菜 也早就能3D列印一份清明上河圖
所以館藏的東西就可以隨便燒掉了嗎ww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4:14:59 ID:8W.s1ZKI No.1928650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4:36:59 ID:.E.9tbTw No.1928678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5:04:18 ID:SIxV33Do No.1928699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5:08:05 ID:rUDNzgxI No.1928701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5:24:31 ID:qBKq1LNc No.1928715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5:30:49 ID:W85WdjyE No.1928717歷史文物常被不小心毀損後修復
此動作可藉機抹去原版真跡上殘留的特殊訊息
保護好真跡才能防止原版的內容被人篡改
用現代甚至早期一點的製圖技術
電子書就算宣稱原圖翻拍都有可能造假
如果是研究一些可能顛覆歷史、
或是想更加的鞏固歷史的真實性
真跡的佐證是非常必要的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5:46:15 ID:NwoqgXVA No.1928738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6:14:14 ID:IDuUhxE2 No.1928755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6:21:48 ID:bxVwN5b6 No.1928759說到保存
英國每年都會撥款很多的錢在牛皮紙書寫上 用以保留重要的國會會議紀錄
電子化其實也很不保險 特別是雲端化後更不保險
實體保存才是最終決定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6:24:22 ID:ZIKUuiAw No.1928761有點好奇
在裡面發生火災會氧氣抽乾來保護書
那如果有人在珍貴的書上面打噴嚏把鼻涕粘在書上
那個人會發生什麼事情嗎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6:28:54 ID:KrA8qDAo No.1928764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6:34:39 ID:6WMmQ.j2 No.1928769>>1928759如果你的雲端指的是隨手丟到google drive上
那當然不保險,比光碟還爛
但如果你是用正常的保存手段
把資料上傳學術網路、全球每所大學每間圖書館都抓一份下來本地存放、定期同步校對
那除非人類文明毀滅不然幾乎不可能損失
電子化的保存能力早就屌打實體本
只是你要懂得怎麼使用而已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6:40:05 ID:HPjZSleg No.1928774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6:41:34 ID:bxVwN5b6 No.1928775>>1928769MU 熊貓都短暫毀滅過
雲端要毀滅的速度 比想像中還快
亞歷山大圖書館 阿房宮可能會因為失火而損失書籍
但他們存在時間 絕對比稍縱即逝的雲端還要久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6:41:43 ID:/c30uvXM No.1928776話說鋰電池就算沒有氧氣也燒得起來
要是有人的手機突然自燃起來,就算把氧氣抽掉也是沒救齁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6:43:32 ID:xt3Kb9bg No.1928780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6:49:13 ID:6WMmQ.j2 No.1928789>>1928775>>MU 熊貓都短暫毀滅過
那是因為他們是見不得光的東西
而且也不是以長久保存作為營運目的
性質完全不一樣
所以我才說了
不是雲端不安全,是你根本對科技一無所知
你的行為就像是拿自來水寫書法然後抱怨字怎麼兩個小時就不見了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6:51:44 ID:6WMmQ.j2 No.1928793>>1928776沒氧氣的話書本燒不起來,只有那顆鋰電池會燒
這樣頂多燻黑一兩本
不會整間全滅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6:56:30 ID:IB2.6C3c No.1928799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6:59:32 ID:zeNV0vOw No.1928805原來楓之谷設定是從這裡來的
不過應該要設計成自動抽氣
不然一般人哪有那個勇氣按下去
但如果都自動化,一個誤判就好笑了......
>>No.1928522人類的身體丟到真空其實不會怎樣
>>No.1928789雲端不就只是丟到硬碟而已,差別是丟到別人的硬碟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7:04:16 ID:sCYttpAo No.1928812>>1928789你的認知也不完全正確
Bit的東西消失復原的難度不會比實體逐漸凋零來的容易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7:08:44 ID:X7068i36 No.1928819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7:12:27 ID:ky4sf8VU No.1928824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7:13:15 ID:jD230aqU No.1928825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7:15:28 ID:Hb9oZgtw No.1928827>>1928789前陣子icloud才出一個大包,某旅外廚師把他在國外拍的資料都放在icloud上,想說這麼大的公司總不會出包了吧
結果...........
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01227/CDQ3VJAJIZBFTIKCDOFMH6WCNA/
雲端備份就是垃圾,沒什麼好說的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7:18:22 ID:ky4sf8VU No.1928832>>1928789與其跟你在這爭辯雲端安不安全,我還真不如弄個紙本保存,反正2、30年時間H小站模擬CG美少女台論KOMICA來來去去,紙本照樣躺在那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7:21:07 ID:ky4sf8VU No.1928836>>1928827雲端備份當作方便的輔助或備案是還行,但涉及重要的資料保存嘛...還是真的得多花點心思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7:21:50 ID:6WMmQ.j2 No.1928839>>1928812如果你說「一份」數位化儲存的資料跟一份實體書本比
那我也會說實體書可以放比較久
但正確使用的數位化儲存不會只放一份
數位化資料每份的建置成本、保存成本、佔用體積都遠小於實體書
一次放個五十份成本都還可以屌打實體書
對於特別珍貴、有學術預算可以當靠山的資料,放幾萬份遍佈全球是輕而易舉
這幾萬份的資料即使讓獨裁政權刻意銷毀也很難燒得乾淨
數位化就是贏在他可以非常低成本且自動化地複製、傳遞、壓縮、校驗、...
如果你有善用這些優勢,那就可以屌打實體書
如果你根本不懂數位化屌在哪裡,那把資料搞丟是你的問題不是數位化的問題
你只把資料「放一份」在google或MU或熊貓或iCloud,那當然比實體不穩
不過看了這麼多把資料只放一份遺失了就跳出來說實體比較好的人
我覺得應該幫實體多列一個優勢:門檻低,不聰明的人也會用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7:23:16 ID:LNSvK9z2 No.1928844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7:46:10 ID:8ew6rTCY No.1928880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7:49:07 ID:wa.4fSUw No.1928881>>1928839>正確使用的數位化儲存 X
>blockchain everything O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7:55:29 ID:EEd9Gmn6 No.1928888>>電子化的保存能力早就屌打實體本
ㄘ我的太陽黑子風暴辣!!!!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7:57:22 ID:4yYKbAgE No.1928891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09:59 ID:xt3Kb9bg No.1928899拿
>>1928839的經驗來說吧
我才15歲就沒辦法找到我國中國小的成績單了
但是我去年拍的裸照放在網路上
大概我死後都還可以在網路上找到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10:22 ID:c1FGBaaY No.1928901>>1928839這就是所謂的數位儲存中二病嗎?
實體資料就是有其價值 才會持續存在
數位資料不是取代實體資料 而是幫助實體資料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12:07 ID:cG9O5m3A No.1928903>>1928461反過來說,也沒有人想要冒著缺氧的風險在這裡縱火或是帶著可能有易燃風險的物品就是了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14:13 ID:c1FGBaaY No.1928906>>1928899我可以把你的裸照P成翁立友的裸照 而不讓其他人發覺
而你國小的成績單有好好保存的話 配合其它書類證據 可以佐證其真實性
數位資料跟實體資料不是互相衝突的存在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15:02 ID:6WMmQ.j2 No.1928908>>1928880獻給你們這些說什麼都想打爆電子資料的人一個終極解決方案:
電子資料可以印在紙上儲存
>>???那不就是實體書???
不一樣
我說的是把實體書掃瞄建檔後把電子檔以QR code之類的形式印在紙上保存
>>WTF??為什麼要這樣??
因為這樣印出來的電子資料書擁有電子資料的特性
他可以被重新掃描回歸成電子檔、重新進入網路、透過網路傳遞後在地球的另一端再次印成紙本
而且過程不會有任何的老化、變質
一般的實體書放久了會黃會髒會掉色會被書蟲咬,運輸、翻閱、掃描等等每做一次都是一個傷害
電子資料書沒有這種問題,只要沒有破損到掃不進電腦的地步就不會傷到資料本體
放到很髒了大可掃描後把舊的丟掉重印一份,一樣不會因為重印而讓資料變質
>>可是如果破損到掃不了不就GG了嗎
我一直強調
數位化的好處就是你可以放好幾份,而且每份可以是不同形態
要讓這些分散世界各地、形態不一、數量超多的資料一次全滅,肯定是文明毀滅級的大災難
>>可是你不覺得這種手段太誇張了嗎
我也覺得很誇張
但就是有人需要這種等級的安全性才願意接受電子化
事實上,肯定有其他更好用的儲存媒介是不怕太陽風暴的
但是不印在紙上那些人肯定不會相信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19:25 ID:c1FGBaaY No.1928911>>1928908人在思考事情的時候
與其思考為什麼不這樣
不如思考為什麼會這樣
你幻想中的電子化數據世界很美好很方便
但為什麼現實世界就是還保留紙本?
世界上的聰明人不是只有你一個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21:11 ID:.Yi.X6e6 No.1928913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22:51 ID:6WMmQ.j2 No.1928915>>1928891我沒有遺失過值得那麼大費周章的資料
你有把你所有資料都印成書本保存嗎?
我電腦裝兩顆不同原理的硬碟(HDD/SSD),重要資料放兩份
雖然遇到火災還是一次帶走,但至少不怕硬碟損毀
雖然這招很陽春,但畢竟我沒有打算放那麼多成本在這件事情上,這樣就夠了
>>1928901>>實體資料就是有其價值 才會持續存在
不是
只是因為實體資料比電子資料早發明了幾千(或幾萬)年
我並不主張數位化後就把實體書燒掉
但如果你有個現在才開始要保存幾千幾萬年的資料,絕對是用數位的好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23:22 ID:pqP/VNqA No.1928916也不用抽真空吧 很多打二氧化碳式的
也是瞬間會讓裡面的人昏死在現場
同仁還會告誡進入有這種設備的小房間 門不要關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24:36 ID:zkee4BzM No.1928919>>1928908我比較好奇你這輩子是被很多紙割到手
還是曾經被老師叫去搬全班課本每次都閃到腰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35:26 ID:KrA8qDAo No.1928927我比較好奇的是
一份只以電子存儲的資料 如果出現了複數版本
可以透過文檔的創建日期來識別出原本嗎?
還是連這種基礎資料都可以修改而不被人發現?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36:44 ID:tSDEplKw No.1928930>>1928908你這和實體本沒分別
你的電子化換句話說就是「用另一套語言(電腦都懂的語言)重寫一遍在紙本上」
>放到很髒了大可掃描後把舊的丟掉重印一份,一樣不會因為重印而讓資料變質
同理,實體本也可以重印,現在這個年代重印一本和重印一張的難度差距幾乎可以忽略
你說的這種方法另一個問題點在於解碼的困難
你把實體本轉換成「電腦優先」的語言來儲存,那一旦人失去了電腦,他幾乎不可能再讀取上面的資料
而且電子格式是會更新的,網路電子資訊普及年代只是經過了短短不到三十年,但電子資訊的讀取方式已經換了N代
只要有人疏忽了替這些文獻更新新的「語言」,做成斷層,這些印在紙上的電子資料就會變成無人能解讀的天書
你可能會說如果真的是重要的文獻,那自然會有人全天候侍候
但文獻也有分很重要、次重要各種等級,時代推移,也會出現可能這五十年人們很重視這文獻,下五十年開始忽視他,再下個世紀突然想再保存卻發現變天書了
舉個例子,最新不就有FLASH結束了嗎?一堆又一堆只能用FLASH來跑的遊戲、動畫等等東西有心的人可能會費盡心力幫他找新的格式重生
但無人在意的就這樣默默消失了
非常重要的文獻不是不論年代不論地點都能享有最高級的待遇,不受重視的時候可能會流失
但用人類的語言寫的文獻只要配合考古學家等人的配合,要復原並不難
但你能夠想像變成了「電子紙本」的文獻流失後,隔了一兩百年被人找回來,人們要怎樣復原裡面的內容嗎?
到頭來你要找出一兩百年前的格式解碼器去解碼,但這真的有可能嗎?如果再晚一點找回來,三四百年前的格式呢?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38:29 ID:hNJO6oLs No.1928932>>1928908你講得東西都有到重點了,我整理一下:
1. 數位化指的不單只是儲存為在機械硬碟上的手段,而是泛指將資料化為「機器可讀」的載體
2. 考慮到儲存效率和時,數位化肯定比傳統的紙質書本好
有興趣的島民可以參考的Github的南極計劃,這是以文明滅絕為前提的知識儲存方案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40:17 ID:hNJO6oLs No.1928935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50:56 ID:HbZsNdhw No.1928951>>1928738大容量磁帶跟光碟比起來單位儲存成本跟可靠性都比較高...
不然你以為為啥很多公家機關跟銀行還在搞磁帶儲存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51:52 ID:xt3Kb9bg No.1928954>>1928948
為什麼鴿子這麼大?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54:32 ID:aFIa9N8Q No.1928959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8:56:37 ID:6WMmQ.j2 No.1928962>>1928927可以
但是你要事先準備
一般的電子資料沒有可信的時間戳記
你在windows裡看到的建立日期只是參考,要偽造不會太難
兩份電子資料拿到你手裡你沒有辦法區分誰是流傳一百年的版本、誰是昨天寫的
你只能問問其他圖書館有沒有收同一本書,看他們是哪個版本
然而就在約十年前,有人發明了一個東西叫區塊鏈,實現了去中心化卻又可信的時間戳記
雖然他把這個技術拿去做比特幣,但間接允許了你證明一個資料存在在某個時間點
你只要把你的資料做hash後付一點點手續費寫進比特幣區塊鏈裡
比特幣網路就可以幫你證明你曾經在過去的那一天擁有過那個資料,直到hash被破解為止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02:20 ID:aFIa9N8Q No.1928969實體儲存無用論在二十年前磁片 光碟剛興起時是很流行的說法
不到十年磁片變存檔圖示 光碟機非標配後就沒人質疑實體的重要性
沒想到進入雲端時代還有人試圖重啟這說法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03:53 ID:HbZsNdhw No.1928972>>1928930只需留存一份用最高規格維護的實體資料
那一份實體資料的內容 是教你如何從0構建出讀取後面一整貨櫃的數位資料的演算法與機器
這樣就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儲存同等安全性的資料了
如果背後一個貨櫃的數位資料通通改用實體儲存
那個體積跟成本絕對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 這就是數位化的優勢跟重點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05:26 ID:6WMmQ.j2 No.1928974>>1928935單純的hash沒辦法證明資料存在多久
只能拿來當checksum
要把hash寫進區塊鏈才有足夠的證明效力
>>1928959你可以附上一般文字寫成的QRcode協定內容,五頁以內應該可以搞定
(然後可能要再寫一篇binary data的協定內容)
磁碟片現在也只是民間不太使用
以考古學的規模來說,要讀磁片還是很簡單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10:21 ID:ATspnB6M No.1928982>>1928461聽起來是異世界轉生的套路呢
某位愛書成癡的主角
為了阻止恐怖份子在珍貴書籍處縱火
卻因為保護裝置啟動被抽真空而死
轉生到異世界後為了書,不斷的努力
"只要為了我重要的東西,不管是貴族 領主 王族 還是眾神,我都會與之為敵"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13:28 ID:RRyJawIw No.1928985會想全部備份成電子檔然後把正本銷毀的人腦袋在想什麼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14:30 ID:fN2LqkXk No.1928986因為在政府當低級公務員
所以之前有上過課去學習為什麼政府還是需要一個紙質文檔的檔存部門
雖然那課我已經忘得七七八八了
但我記憶中那些資料有指出紙本可以保存起碼幾十年,但是靠電腦儲存的東西需要不停更新保存介質才能保存下去所以用紙反而更可靠和方便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14:41 ID:er4yH9X6 No.1928987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22:16 ID:qHZoXYKo No.1928992我覺得救火也是在救人
普通的火災都會燒死人
何況是放了一堆易燃物的場所
抽光氧氣有危險
但用其他方式滅火會不會生存機率更低?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23:49 ID:HbZsNdhw No.1928993>>1928986紙本跟電子化保存各有優劣 實際上還是要依照需求選擇
電子化最大的優勢就是相當低的複製跟流通成本
以你說的要更新介質這點 其實紙本也是一樣的 時間久了還是要重新抄錄
在重新轉錄維護資料可靠度方面 數位檔案的成本肯定是比實體低多了
若要以超超超長時間的保存來說 兩者只是更新的週期以及超過維護週期後能救回的比例跟難度問題
數位檔案還有個好處是分類整理跟檢索比實體方便多了
但若是需要經常翻閱的資料 有的時候還是實體比較方便
總之還是開頭說的 要依照需求選擇怎樣的儲存方案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31:17 ID:6WMmQ.j2 No.1928999>>1928930>>你的電子化換句話說就是「用另一套語言(電腦都懂的語言)重寫一遍在紙本上」
對
反過來說,現存的實體書其實也是數位化過的書,只是用的是比較古早的數位格式
把實體書的內容數位化後用數位資料的方式印到紙上
本質上就跟 把圖畫的內容文字化後用文字的方式寫到紙上 是一樣的
最初的古人用畫畫的方式記錄資料
後來發現文字遠比畫畫好用,意思更明確、更方便與其他人溝通、記錄內容更不容易變質
就全面改用文字來寫書了
現在把文字改成數位格式只是重做一次這個過程、更換為更優秀更先進的文字格式而已
文字書本的存在本身就是數位格式更優秀的鐵證
>>同理,實體本也可以重印,現在這個年代重印一本和重印一張的難度差距幾乎可以忽略
實體書要重印需要原始檔
手上只有書的話印出來的新書會變質、沒辦法完全一樣
即使真的一樣你也沒辦法證明,但數位可以(checksum)
>>那一旦人失去了電腦,他幾乎不可能再讀取上面的資料
人類如果失去電腦的話大概也等於文明毀滅了
那時的人類還會有能力閱讀實體書嗎?甚至,那時還會有人類存在嗎?
不過如果你很擔心的話
可以在圖書館放幾本書教世紀末的人類做電腦
>>電子格式是會更新的
ASCII從電腦黎明期到現在已經近60年了,沒有大幅改變
現在看來以後應該也不會再改了
UTF8目前看來也沒有要改的理由與跡象
不過如果你真的很擔心的話
可以在圖書館放幾本unicode字碼表
>>但用人類的語言寫的文獻只要配合考古學家等人的配合,要復原並不難
人類語言的解碼器就不會改變、丟失嗎?
在我看來,人類語言的演變比數位格式快多了
再過幾百年,很可能是數位格式還能夠還原成人類語言、但那時的人類已經看不懂現在的句子了
>>但你能夠想像變成了「電子紙本」的文獻流失後,隔了一兩百年被人找回來,人們要怎樣復原裡面的內容嗎?
如上,寫幾本書教你怎麼做電腦、怎麼讀取、怎麼解碼、怎麼校驗
軟體的部分都很簡單,硬體可能寫了也做不出來、要請未來人勉強用人腦運算撐過去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38:49 ID:tSDEplKw No.1929006>>1928972你根本小看了語言可讀性的重要性和同一性
別的不說,光是電子資訊年代短短三十年不到的時光,儲存資料的方式變了多少遍?
磁帶到光碟到數位化雲端只是個概括的說法,還沒算成千上萬不同的格式和各種公司為了私利推出的「獨有數位化模式」
你可以說我所有最重要的資料都用統一格式儲存統一更新
這又回到我上面說的部份——「時代推移」。可能你覺得不重要的幾十年後很重要,但這些事先沒統一的N年前坊間數位化資料你要怎樣解讀?
當你商朝刻在甲骨上的古文字能靠考古尋找意義,商朝如果刻的是一串電子數據碼,你從哪裡找解密的工具?
翻查長達4000年沒有斷絕傳承也沒任何缺失的「從0構建出讀取這組數位資料的演算法與機器」的實體資料?
只是短短三十年的數位化時代,已經有數之不盡的資訊因為版本推移和格式載體變遷而失去
你如何去預想動不動要保存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文獻在未來要讀取這些資訊的他的數位資訊工具會變成怎樣?
實體書最大的價值在於資訊獲得的同一性(紙本與人類語言)
紙本和人類語言經歷了漫長的歷史卻依然維持高度類似的同一性和相類性,這點數位資訊上根本不可能辦到
你要數位資訊停下來等於要它去死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43:25 ID:BxyfROo6 No.1929013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46:23 ID:BxyfROo6 No.1929018>>1928993紙本的時間久了,可能是以百年計算(保存得當,甚至近千年
電子檔的更新介質...
出新的媒體你就得換一次了
別的不說,3.5磁碟片也不過是40年前的東西
但已經被淘汰不曉得幾十年了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49:02 ID:HbZsNdhw No.1929020>>1929006一批用同樣格式的資料就用同一份實體目錄說明解碼
只要那份實體上面的文字說明能讓人看懂 就有辦法按照目錄操作
那份目錄是用你現在看到的這些 有源可溯的"實體文字"來記錄
如果連這份實體目錄都無法解讀 那麼用文字記錄的實體目錄也同樣無法解讀了
你提到的數位資料儲存格式演變?
為什麼用作解碼的目錄不能同步跟進更新內容呢?
我個人從沒否認實體資料的必要性 但數位資料並沒有那麼的不可靠與不堪一擊
不管是任何紀錄儲存方式都有他的優劣跟須要注意的地方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50:50 ID:tSDEplKw No.1929021>>1928999>人類如果失去電腦的話大概也等於文明毀滅了
人類的資訊文明只開展了不到一世紀,所以一世紀的成果消失了就毀滅了整個人類的文明?
更別說如果人類在未來拋棄了0和1這種落後的格式,採用更具效率的資訊儲存技術,那舊時代的電子資訊該怎辦?
其實寫太多也沒什麼意思,我簡單概括一下重點
數位化資料本身是一種「只靠人沒法解讀」的資料。
你的把實體本全部數位化,就是選擇把所有資料全部押在「只靠人沒法解讀」的媒介上。
如果真的如你所說那樣做,大概真的會變成「人類失去電腦/數位機器=文明毀滅」的世界吧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55:59 ID:tSDEplKw No.1929026>>1929020我上面有回應過了
「實體目錄說明解碼」變成了一個絕對不可以斷絕的傳承,這傳承一旦斷絕,那就數位化的資料就再見了
但又有誰能夠保證在上百上千年的時光裡,有任何資訊是「一定不會斷絕」傳承的?
我沒否定數位化的存在價值,事實上資訊爆炸的年代,數位化已經避無可避
可是實體化資料的大量保存同樣不可欠奉,因為數位化面對時代變遷時的衝擊太大了。
如果完全倚賴數位化而忽視實體化,失去鎖匙的一刻做成的損失是毀滅性的
無題 無名 21/02/07(日)19:56:39 ID:BxyfROo6 No.1929027>>1929020那個? 用目錄就能解碼
就不會每次微軟更新就一堆慘叫,IOS改版就一堆手遊出BUG了
你知不知道電子檔是怎樣讀取的啊?
你該不會以為微軟的程式能直接拿到蘋果上跑,還不會出錯嗎?
就連電子書用不同家的系統開啟都可能給你一片亂碼了
你居然認為可以弄一個實體目錄解決儲存格式的問題....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0:04:57 ID:6WMmQ.j2 No.1929039>>1929026目錄當然是放在資料旁邊
資料還在目錄就還在
目錄用傳統實體書方式寫成,閱讀門檻跟實體書一樣
HbZsNdhw大概腦袋抽筋才會想出只放一份最高規格保管這種爛主義
其實根本不用
有幾份資料就放幾份目錄,保管規格一樣
只要全世界擺的好幾份資料庫當中有一份完整,那就是全都完整了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0:09:22 ID:HbZsNdhw No.1929045>>1929026我從沒有否認實體的重要性 但只要知道具體的演算法跟編碼格式
甚至我們也不需要電腦 用紙筆就可以解碼了
只是速度的問題(我知道那個速度會很誇張慢 但實際上是能做到的...)
如果到需要這樣作的程度 那就是準備要重建人類社會文明了...
至於你說的遺失問題 這就是保存的難度相關問題了
假設這目錄本身有要消耗掉1單位的儲存空間
然後我們另外弄了個99單位空間的數位資料
該數位資料用實體轉錄出來須要1萬單位空間
那麼我們便可以將該目錄與數位資料備份
10000/100=100份
請問是位於單一處的1組實體資料的損壞率大
還是這100份數位資料同時損壞的機率大?
事實上目前最高安全規格的資料庫 便是採用類似這樣的方式儲存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6%9E%81%E4%B8%96%E7%95%8C%E6%A1%A3%E6%A1%88%E9%A6%86
當然他們用的媒體不是傳統的硬碟或是磁帶 而是特製的膠捲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0:10:11 ID:SatySo3o No.1929047用電子化當永久保存資料的做法很蠢
實體保存即使部分保存不當還是可以繼續閱讀補完
早期用磁帶也能勉強剪接繼續讀
用硬碟保存,一個小刮痕從中心刮到最外圍,整顆就有高機率讀不出來也救不回來
更別說因為電子化大量壓縮資料訊息的實體大小
原本一整個書櫃的書本塞進一顆小小的硬碟
一本毀了等於整個書櫃說掰掰
即使異地多重備份也極有可能都找不回來
最簡單的案例就是古早的A片現在網路上都很難找到資源
要買就只能到當地去想辦法掏光碟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0:20:34 ID:qHZoXYKo No.1929059>>1929039>資料還在目錄就還在
笑了
實體書該擔心保存問題,數位化一樣要擔心啦
作為修理機器的維護工作者想跟你說,科技沒你以為的那麼可靠啦
其實你這種人的心態很容易理解
你只經歷過機器的方便,沒遇過機器故障是怎麼樣
對你來說,機器放著就能用,你想用就能用,故障?那是沙小
我想用它就應該是正常的
看你滿口蠢話,是不是連手機故障都沒遇過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0:25:39 ID:6WMmQ.j2 No.1929067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0:28:31 ID:2XtyHKsM No.1929072>>1928839有某些實體書暗藏的訊息只有手拿著實體才對應的出來
你電子化後直接看不到這些東西
數位化是不錯啦~ 但這類圖書館本來就是保存稀有(有年代)書籍
在用的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0:32:16 ID:MQE7oSZ2 No.1929077FM-200很少見嗎?
一般大型公司的數據房都有裝
以前在做伺服器安裝的時候突然響鐘
整隊人狗屎滾蛋跑出去
出面就見到做消防的在恥笑在試鐘
你媽的真的噴氣會死人耶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0:36:13 ID:qfafJ8Ls No.1929081>>1929072不只隱藏訊息
憑裝幀丶紙質丶墨水成份丶紙上的污漬等都可以讀出很東西
嚴格來說這些也是資訊 只能從實物讀出來的資訊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0:43:03 ID:neVr1S2A No.1929088>>1929067簡單說你想用光碟(電子檔)存10000本書
然後旁邊用1本書紀錄怎麼做光碟機(讀電子檔)
我的理解正確嗎
先確定我沒理解錯我才好噴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0:56:15 ID:6WMmQ.j2 No.1929106>>1929088差不多
這個話題已經扯開太遠了
一開始的問題是這樣:
如果你有一份你現在已經知道很珍貴、應該要保存千年以上的資料
你要用實體書本的方式儲存還是用電子化、數位化的方式儲存?
我的答案是電子化
電子化的檔案可以利用網路做全球異地備份與定期檢查,書本不行
這許多份的備份可以各自使用不同的媒介,所以全部同時掛掉的機率很低
有人不相信電子儀器、認為會被太陽風暴全滅
我提議其中幾份可以用QRcode把數位資料印在紙上,這樣他們就不用擔心太陽風暴了
有人擔心這些資料的解讀手段會失傳
我說可以把解讀方式寫成一般的實體書放旁邊
--
我個人是不推薦光碟
因為容量小又難讀,光碟機又難做
即使有完整資料,如果沒有成熟的原物料生產體系的話要做出光碟機仍然非常困難
但QRcode沒有這種問題
因為QRcode不牽涉硬體,只要人類還有電腦與相機能用就可以非常簡單地重建QRcode的解讀器
沒有相機的話可以手動輸入
即使連電腦都沒有,勉強也可以靠人腦運算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10:46 ID:qfafJ8Ls No.1929120>>1929106>你要用實體書本的方式儲存還是用電子化、數位化的方式儲存?
我的答案是Why not both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12:40 ID:wiPcrBr6 No.1929122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16:12 ID:guslE.FI No.1929128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22:26 ID:qvpUxb5E No.1929135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23:36 ID:xshjXFhU No.1929139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25:49 ID:jIYNkaPk No.1929143這麼說吧
實體廚的論點都有一個前提,就是雙方都是「孤本」
但這等於把電子儲存的最大優勢(無損無限複製)給砍掉才開始來比,這自然是他媽的不公平
重要的東西自然是能有幾個備份就生幾個,誰跟你守住那獨一無二的寶貝
一堆已佚只剩標題的書籍,還敢提文本好保存
把金閃閃史詩剩下那四成內容生回來給我啊幹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25:56 ID:BxyfROo6 No.1929144>>1929106光是西元前的羊皮紙文獻現在還能看
但最新的電腦連光碟機都沒了
我就覺得該用實體書保存了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28:00 ID:BxyfROo6 No.1929148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32:28 ID:tSDEplKw No.1929150>>1929106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完全理解我的顧慮
但你要明白,資訊年代的變遷是超級無敵快
你認為可以用某種媒介數位化時,可能十多年就會直接換代,然後你會覺得下一代更具效率、更好用。
把資料數位化、捨棄紙本的說法,從有磁帶和光碟已經開始出現
如果那時真的數位化了的話,現在我們還能輕易使用磁帶和光碟去讀取資料嗎?
再過十年呢?再過二十年呢?
假如數位化在磁帶年代就已經實行,那些資料在現代要怎辦?重新再將磁帶的資料提取出來,換成像QRCODE的媒介嗎?那麼多儲存資料一起換?
又或是保存磁帶的資料在磁帶裡,然後放個Z帶機製作目錄在那張磁帶旁?
那不是短短十多年,可能就要製作「磁帶機製作目錄」、「光碟機製作目錄」、「QRCODE讀取目錄」等等一堆目錄?
如果我們把數位化的資料與時並進地更換媒介,那我們豈不是短短十多年就已經把數位資料頻繁更新媒介?
當中的成本又怎麼算?
而且這種動作還要持續上百上千年不間斷也不可以遺漏,不然就又要弄本製作目錄放在旁邊?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35:06 ID:neVr1S2A No.1929154>>1929106以千年為單位就一定得考慮技術斷層的發生
和紙本你能放在盒子裡埋起來(地下防空洞)就不管不一樣
電子資料你得確保這千年間都得有人管理不管戰爭天災都一樣
的確10個檔有活一下來就行,但這代表在這千年間災後復原必須加上重新備份,連續來幾次重大災禍可能就會直接全滅
再來還有技術更新問題
電子資料講白了就是01,問題這011100011是各自解讀
像石頭門要搶IBN5100,同樣的數據用不同機器 程式開出來不一定正確的東西
有過開出亂碼的經歷就應該能懂
不但要確定資料活著你電腦 作業系統都得有
沒斷代也代表每次技術更新都得有人重新轉譯
太陽風暴還好主要是類千禧蟲問題(2038年問題)
千年間類似問題肯定會反覆出現,每次都代表舊有格式無法讀取
你能確定每次都有人能轉檔甚至重新輸入來保存
實體只要找的到就能直接解讀
像羅賽塔石碑我不用擔心挖出來後還得用甚麼特定方式來看,直接就能進入解讀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35:16 ID:IB2.6C3c No.1929155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37:40 ID:HbZsNdhw No.1929157>>1929144>>1929148看你要的保存前提是甚麼
如果是沒有刻意高規格保存 東西放在那邊扔著
等待幾百年後被挖出來的考察來說 那實體書確實有優勢
但若是刻意保存的數位資料 為什麼不能連同讀取的手段一併保存呢?
用一個雖然不太可靠但比較能快速理解的做法
在資料旁邊順手放一個裝著筆電充滿氮氣的防震防潮箱跟簡易的操作手冊
實際上高可靠度肯定不會只是裝台筆電啦 只是這樣講比較快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39:54 ID:BxyfROo6 No.1929160>>1929155就算都用磁碟片
我拿一份倚天中文系統打的日文檔案出來
現在也可能要送國家研究院才讀得出來吧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41:13 ID:BxyfROo6 No.1929162>>1929157>為什麼不能連同讀取的手段一併保存呢?
因為公司會倒閉,國家會滅亡,老闆會換人
你光是拿第一款蘋果電腦上的文字檔案拿到最新的蘋果電腦上讀都會出錯了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42:25 ID:c1FGBaaY No.1929164數位儲存至上派
不是聽不懂人話的精障
就是把自己演得很像精障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44:06 ID:neVr1S2A No.1929166>>1929106再來QRcode
相信莫非定律解讀和QR一定不會在一起的
>>只要人類還有電腦與相機
>>只要人類還有電腦與相機
>>只要人類還有電腦與相機
哦.................
請從程式開始重新了解起
>>即使連電腦都沒有,勉強也可以靠人腦運算
你知道QRcode解出來也只是一串數字吧
解出來你也是先把1525116351616156169156166722639521818823
換成某種可能已失傳的語言
再把這(你不知道有沒有轉換對的)失傳的語言想辦法破譯
QRcode你等個30年短的話十幾年看有沒有人用你就知道你這話多可笑了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52:41 ID:tSDEplKw No.1929172>>1929157>但若是刻意保存的數位資料 為什麼不能連同讀取的手段一併保存呢?
因為時代變遷,需要刻意保存的資料在某些時代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被消失
極端的例子,今天有人把中國的醜惡歷史寫進數位資料裡用最高級別的數位資料保存
結果中國成為了全球大一統政權,管治時長還長達百多二百年
原本應該紀錄的醜惡歷史,最高級的保存機關當然不會保存甚至主動銷毀
然後民間哪怕有點名氣的保存空間大概也難逃一劫,剩下的都是些民間散落的不專業數位保存
然後百多二百年換個十來次協定、格式,一堆民間數位保存直接GG
這堆歷史資料就消失無蹤了
當然,這只是極端例子,近似網路版的焚書坑儒
可是這個例子點出的地方是「該保存的資料隨時代轉變並不一定是必需要被保存的資料」
而數位資料的穩定常常都會受到急遽的更新換代衝擊,導致必須有充足的支持才能順利維持可讀和保存這兩者
一旦遇上戰爭、災害,數位資料保存的重視性下降,結果很可能就是一場大戰過後,留下一堆沒人知道應該怎樣讀取的上世代數位媒介
但卻根本沒打開他的鎖匙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1:53:23 ID:aFIa9N8Q No.1929173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00:41 ID:6WMmQ.j2 No.1929179>>1929148不懂電腦的真的可以不要裝懂
你根本搞不懂所謂的數位儲存是怎麼一回事就不要來亂
數位儲存並不預期你千年後有現成的工具可以用
如果你懶到認為一張光碟插進你的個人電腦跳出「編碼錯誤,無法讀取。」就叫做失傳
那你真的不要來浪費我們時間
>>1929150>>可能十多年就會直接換代
如果一個媒介只活了十年
那隨著他消失的資料也只會有十年份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應該算很小的損失
>>那不是短短十多年,可能就要製作「磁帶機製作目錄」、「光碟機製作目錄」、「QRCODE讀取目錄」等等一堆目錄?
跟數位化帶來的龐大效益比起來,多這幾個目錄根本超級划算
>>這種動作還要持續上百上千年不間斷
一開始搞數位儲存的人可能沒想太多,隨便光碟拿著就用
換個一兩代後人們就會發現這個問題
然後就會開始研究怎樣的方式可以保存千百年不用換
>>1929154所以才要在旁邊放一套教你怎麼讀取的書
同一個011100011確實每家機器的解讀都不一樣
但如果你在同個地方放了一個表寫清楚我們用哪一套解讀方法,那就不會有問題
對了,你這個例子暴露了你是個不懂電腦的人
你不懂的話真的可以不要來亂
>>像石頭門要搶IBN5100,同樣的數據用不同機器 程式開出來不一定正確的東西
那是戲劇
現實世界是工程師拿著古代技術文件刻出一台新的解讀機器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02:11 ID:jIYNkaPk No.1929182>>1929148重要的東西誰跟你改三小規格、誰跟你升級
老美一堆軍用系統還在用8吋磁碟片咧
真要改規格就用新規格再存檔一次,誰說存了.doc就不能再存一次.pdf的
再不行還能用模擬器去開
電子檔的好處就是血條想弄多少條就有多少條
你的C槽掛掉東西沒了?就你沒備份個D槽活該啊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08:54 ID:6WMmQ.j2 No.1929189>>1929166所以你要在旁邊放一份QRcode的規格文件
即使沒人用了甚至沒人認得了,只要有規格文件就可以重建解讀器
QRcode本身就具備有檢查轉換對不對的功能
他甚至還可以幫你修復
你可以試試看隨便拿一個QRcode,蓋住部分條碼區來掃
只要蓋掉的不太多他都還掃得出來,而且資料是正確的
>>1929172你覺得一顆硬碟跟一間大英圖書館哪個比較容易逃過獨裁政府的魔爪沒被燒到?
>>留下一堆沒人知道應該怎樣讀取的上世代數位媒介 但卻根本沒打開他的鎖匙
我在這串說了幾次要把鑰匙放在資料旁邊?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24:10 ID:ch89E0xc No.1929209>>1929189>即使沒人用了甚至沒人認得了,只要有規格文件就可以重建解讀器
>我在這串說了幾次要把鑰匙放在資料旁邊?
已經可以預想到會出現轉譯規格文件的規格文件www
或是規格文件跟保存文件格式不同讓後人混淆的情況
>你覺得一顆硬碟跟一間大英圖書館哪個比較容易逃過獨裁政府的魔爪沒被燒到?
兩者差不多,我是獨裁政府的話我只要控制解讀工具就行了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26:34 ID:JYvE6Pv2 No.1929210恩,我只想說,這個時代什麼資料只要數位化了都會有備份跟好幾個版本吧?
為什麼你們討論的前提是數位化資料只有一份且只有一種解壓方式然後這個世界只要打了場大戰後這個解壓方式就會自動被世人遺忘?
大戰有這麼厲害嗎,可以直接炸掉全世界的電腦然後順便把所有懂這些編碼的工程師全部燒腦殺死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30:02 ID:IxUzhe1s No.1929213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33:18 ID:8lkz7ECs No.1929218實體儲藏的難度沒有想像中的高
想好好保存書籍
稍微用點心力連民間都能辦到
除非語言大斷層
能夠活用解讀這些實體資訊的人
基本上到處都有 而且訓練成本已經附加在各種基礎教育了
數位資訊除非受過訓練
解讀轉譯成可讀資訊
這種能力在目前社會只有極少數人能辦到
難道我們的基礎教育有編碼轉譯這類的訓練?
我為什麼要跟精障解釋這種淺顯易懂的道理?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39:03 ID:xGDRPz6g No.1929224為什麼不兩個都用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42:01 ID:tjKGhh8I No.1929229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43:34 ID:mbjnganA No.1929230>>1929209控制解讀工具...
這政府是想把電子產品都禁掉是不是
讀檔在現在就是有規格書就能刻讀檔器
保存紙本當然重要
但是要大量資料紙本又不可靠
冷儲存起來大量封印 只要被發現一個 就等於發現一個大圖書館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44:45 ID:ch89E0xc No.1929233>>1929210這麼比實體書也一樣吧
同時有大量複印本與數種版本
大戰也沒這麼厲害可以直接炸掉全世界所有懂這些語言的人類全部燒腦殺死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46:13 ID:6WMmQ.j2 No.1929239>>1929229實體派:放了幾千年後的數位資料會解讀不出來
數位派:可是你可以把解讀方式的文件放旁邊
實體派:你不怕那會解讀不出來嗎!?
數位派:你不會把文件放旁邊嗎!?
實體派:解讀不出來!(砸
數位派:文件放旁邊!(摔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46:54 ID:/6h9zZmc No.1929240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57:01 ID:HbZsNdhw No.1929247>>1929239圖幫你做好了
總之紙本儲存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大量資料的儲存成本
一直無視數位資料便於低成本儲存備份來討論這件事情當然會得到紙本比較好的結論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58:26 ID:tjKGhh8I No.1929254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58:30 ID:tSDEplKw No.1929255>>1929210古老的編碼會的人真的很少,這不是玩笑話
60年前的編碼真的就那一小撮軍方精英或少數對其有興趣的人有興趣,99.9%的畢業生都不會那些玩意
可能有人覺得只要把學習方式等等東西統統放到網上就會自動冒出一堆人懂吧
反正我是不這麼認為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2:59:32 ID:bxVwN5b6 No.1929257>>1929210>>大戰有這麼厲害嗎,可以直接炸掉全世界的電腦然後順便把所有懂這些編碼的工程師全部燒腦殺死
冷戰時代 為了保密 三叉戟導彈的設計圖沒有製作出來 只保留在核心技術人員腦袋中
結果 那幾個核心技術人員葛屁後
三叉戟導彈居然失傳了...
現在美國正在逆向破解自己的三叉戟導彈中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01:03 ID:pMNnt1v6 No.1929259>>1929210你搞錯了,資料解碼是小事,怎麼把資料從載體拿出來才是真的麻煩
磁帶會有類比數位轉換跟世代交替的問題
硬碟光是各家廠牌怎麼把資料寫進去就不一樣(還不考慮RAID)
FLASH有量子穿隧的問題,其餘問題同上
區塊鏈也會有長時間後資料遺失的問題
最後你還是只能把數位資料轉成紙本印出來鎖在保險箱內
-
講個最簡單的,我手上有一片5.25的磁片,請問資料怎麼讀出來?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01:57 ID:ch89E0xc No.1929261>>1929239實體派:放了幾千年後的數位資料會解讀不出來
數位派:可是你可以把解讀方式的文件放旁邊
實體派:你不怕解讀方式的文件解讀不出來嗎!?
數位派:你不會把解讀解讀方式的文件放旁邊嗎!?
實體派:你不怕解讀解讀解讀方式的文件解讀不出來嗎!?
數位派:文件放旁邊!(摔
loop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02:48 ID:HbZsNdhw No.1929263>>1929254如果我今天只要本存一本書 那我會選擇紙本
但要我保存一整間圖書館的話 我絕對會選擇多存他幾十幾百份數位版本
>>1929257那是刻意保密的狀況下發生意外才會發生的事情
同樣的問題也會發生在紙本密件上面
在有意流通保存的前提下 數位資料要完全消失的難度比紙本高上了好幾個數量級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03:10 ID:bxVwN5b6 No.1929264>>1929254紙本保存絕對比硬碟撐的還久啦
我櫃子就好幾本1960年代 嚴重泛黃但還是能閱讀的老舊書了
你找一個1960年的硬碟開給我看看
牛皮 竹簡 石板都可以保存千年繼續觀看
你找個50年前的硬碟開給我看看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03:19 ID:qLSosXB. No.1929265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04:50 ID:tSDEplKw No.1929266>>1929247沒有人無視對大量資料的儲存成本低廉
大家的重點一直是解讀方法一失傳,數位化數據就算存再多都會變天書直接報廢
紙本的堅持最主要是實體本的解讀方式經過千年以上的驗證,基本上不存在無法解讀的情況
而之所以不認同數位化所有資料來儲存,最核心的一個思想就是「我不相信世上有不會失傳的技術」
如果失傳的是解讀方式,那使用該方式數位化的所有資料都會失傳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07:03 ID:bxVwN5b6 No.1929267>>1929266其實這串會吵起來 就是有個智障堅持
把圖書館裡面重要的文獻通通數位化 就不用管那些文獻本身了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09:50 ID:6WMmQ.j2 No.1929270>>1929254不用紙本的話你們會挑毛病啊
用了紙本你們就不能對物質媒介說嘴了
實際上當然也可以刻在鋼板或塑膠外殼上
畢竟量很小,不需要像紙本那麼低成本
>>1929255編!碼!表!放!旁!邊!
編!碼!表!放!旁!邊!
編!碼!表!放!旁!邊!
編!碼!表!放!旁!邊!
編!碼!表!放!旁!邊!
編!碼!表!放!旁!邊!
文字編碼跟製作磁帶機之類的技術文件可不一樣
只要智力正常的人都能一眼看懂文字編碼表
>>1929259磁帶之類的你可以在旁邊放幾台磁帶機給後人拆解研究
當然還要附上技術文件
如果真的非常擔心這個問題
QRcode可以搞定,硬體部份只需要照相機就可以了,剩下都是很好搞定的軟體
>>我手上有一片5.25的磁片,請問資料怎麼讀出來?
你不知道怎麼讀是因為你是平民
如果你是考古學家,這根本不是問題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10:26 ID:HbZsNdhw No.1929271>>1929266所以我也說了 若是要刻意封存起來的資料
就連同讀取的機器跟操作手冊一同封存
一個小房間裡面放一台電腦+一機櫃的硬碟+一本操作手冊=一間大英圖書館
(若要應對文明毀滅的狀況還要附贈簡單的發電機跟蓄電池材料跟手冊啦...)
建設維護一間大英博物館的成本可以搞這種小房間多少個?
這麼多的小房間同時毀壞跟大英博物館被一把火燒掉的機率哪個高?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11:22 ID:jIYNkaPk No.1929273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12:27 ID:HbZsNdhw No.1929274>>1929271我再補充一下 若要半永久保存當然不會用硬碟
而是其他更可靠的儲存媒介 只是為了方便就用硬碟代稱了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15:22 ID:HbZsNdhw No.1929275還有這邊支持數位化儲存的人我印象中從沒說過紙本不重要
而是有完善規劃下的數位化儲存成本相較於紙本更低 可靠度更高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16:52 ID:8lkz7ECs No.1929277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23:01 ID:8ew6rTCY No.1929282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25:30 ID:pw97RGKE No.192928320年前買的漫畫,沒有特別去保存,就在書櫃放著
雖然泛黃,但還能看
10前買的電腦,放在老家沒動,某天想看看以前存的東西
毫不意外已經開不了機了
如果想保存資料,還是實體書比較可靠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25:51 ID:6WMmQ.j2 No.1929284>>1929282英文的用紙本(or鋼板or石碑)
半張A4就夠了
其他語言(中文)用電子檔
你要問問我英文失傳了怎麼辦嗎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29:57 ID:pyhE6nzU No.1929288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30:24 ID:bxVwN5b6 No.1929289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31:55 ID:k03V0J/A No.1929291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32:32 ID:tjKGhh8I No.1929293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35:33 ID:xjTByc3. No.1929296>>1929283那是因為沒存到網路上
當然 存到網路上多少有風險,軍方電腦都有被破的可能
所以最好是單個電腦做保存,但這樣的話單個電腦就有硬體上的保存問題,尤其是濕度高的台灣
結論是除非你有超神的網路保存機制
否則無論是書或電腦都要面對保存當中最強大的敵人 氧氣跟水(誤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36:34 ID:jIYNkaPk No.1929298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38:39 ID:Mk.jKmes No.1929300>>1928738你搞錯了
磁帶不論成本還是壽命都完勝光碟
>>1928827重要的資料請切記備份三二一原則
看到一半就覺得某位真的很廚實在看不下去...
電子化有2個問題是
1、現在的電子化能力還是不夠,無法保證所有的資訊會被電子化
2、電子化就是多一層編碼,萬一方法失傳就是多一道解碼工程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39:22 ID:u.B9Zhec No.1929301>>1929271>一個小房間裡面放一台電腦+一機櫃的硬碟+一本操作手冊=一間大英圖書館
>若要應對文明毀滅的狀況還要附贈簡單的發電機跟蓄電池材料跟手冊啦...)
過幾十年,有電字的東西早壞光了
你卡通看到的過幾千年還能用的古文明超科技,跟現實的電子產品不一樣
現實的電子產品,就算是全新的,可能一萬台當中就會有一台是故障的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42:59 ID:u.B9Zhec No.1929305>>1929289你完全搞錯重點了
問題在於同樣無人維護的情況下
儲存數位資料的設備,會比實體紙本更快損壞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43:13 ID:tjKGhh8I No.1929306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45:06 ID:1JkUbo/k No.1929308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49:13 ID:Mk.jKmes No.1929310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49:56 ID:HbZsNdhw No.1929311為什麼討論基礎會變成紙本儲存都是完善的冷儲存保存
而電子化資料就是要隨時存取修改必須隨時維護的狀況?
數位化資料連同存取設備一同充氮封存起來就算扔著不維護也不會比紙本快損毀啦
當然儲存媒體絕對不要挑SSD哪種不通電會隨時間揮發的東西
數位化的重點就是可以把一整間圖書館的資料壓縮到能四處備份幾十個都能承受的程度
就算單一備份的可靠度稍低 只要備份數量夠多最後的整體可靠度絕對會贏過紙本啦
問題就是整體的預算跟需求要怎麼規劃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53:28 ID:JE.vm1PA No.1929312>>1929305但是在有人維護的情況下,數位資料更能承受災害
可以A點遭受毀滅性破壞,但地球的另一面B點還儲存者一樣的資料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57:01 ID:HbZsNdhw No.1929320>>1929311啊還有我從一開始就沒說紙本無用
而是在超大量資料的冷儲存上面數位化天生有紙本無法比擬的優勢
雖然有人說遺失編碼器的話資料就無效
以數學上來說 假設多一層編碼導致出問題的機率是10倍 那我只要多做10組備份就好
若數位化儲存方式可以把單位成本降到紙本的1/10以下 那麼數位化的儲存就是比紙本備份來的更好
實際上我個人比較推崇的方式是原先的紙本當然要保存一份
再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數量不等的數位備份
紙本要進行異地多重備份保存的成本實在過高了
無題 無名 21/02/07(日)23:58:46 ID:4Dz57XkE No.1929321>>1929311>>儲存都是完善的冷儲存保存
並沒有
考古出的書沒一個是在你說的理想狀態保存的
>>隨時存取修改必須隨時維護的狀況
因為要達成你所謂認為的電子儲存優勢前提需要維護
>>一同充氮封存起來
一樣條件紙本儲存更完善
>>只要備份數量夠多
你的成本優點已經消失了而且紙本也能做到
更重要的是電子會遇到的問題不是靠複製能解決的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02:29 ID:MmJoly9s No.1929326幹!我不只要數位化備份,還要弄一份紙本備份
最好再多弄幾份泥板和玄武岩石碑來做備份
如果能編成某種祭神的舞蹈讓子孫世世代代傳下去就更好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03:50 ID:BS6LfAj6 No.1929327>>1928639單純抽真空太慢了
應該是灌入惰性氣體+抽真空
把氧氣擠出去,全都灌滿之後裡面人就全死光囉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04:55 ID:Usye3Xb6 No.1929328>>1929321考古是因為當時並沒有能進行數位化保存的能力才只能挖出紙本資料
從當時留下來到現在的資料有沒有1%? 我個人相信是沒有啦
若是有意保存那麼數位化資料的殘餘資料比例我個人相信會是更多的
當然你若是要找一般沒有刻意保存的百姓民生資料的話 那我相信紙本會比較容易找出點東西
同樣的成本下跟可靠度下 紙本能承載的資料量就是遠小於數位化儲存
數位化儲存就是相較於紙本更能按照需求控制備份數量與成本間的權衡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07:48 ID:CpQoseEc No.1929332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08:59 ID:CpQoseEc No.1929334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11:42 ID:Usye3Xb6 No.1929337>>1929328當然我這是建立在數位化儲存的可靠度與單位成本都優於紙本儲存的前提下
假設數位化儲存的可靠度是紙本的一半 但成本卻只有20%
那麼我作5份備份 就可以用同樣的成本得到2.5倍的可靠度
又或者是作2組備份 就可以用40%的成本得到同等的可靠度
本來實務上就是要按照成本跟需求等等內容油專業人士來制訂儲存方案
而目前地球上最高規格的資料儲存空間是單一超高規格的資料庫採用特製膠片記錄啦...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11:46 ID:rsDyd1mg No.1929338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14:21 ID:CpQoseEc No.1929340>>1929326這樣看產屋敷後面叫呼吸法徒子徒孫年年跳舞
還真是很有道理...
不知道他們家族打完無慘後 預知能力還在不在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16:41 ID:gy8P2WuE No.1929342>>1929320>假設多一層編碼導致出問題的機率是10倍 那我只要多做10組備份就好
並不是。
你知道什麼是未解讀文字嗎?
就是已經沒人在用,所以也不知道怎麼解讀的文字
舉個例子給你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A%BF%E5%BD%A2%E6%96%87%E5%AD%97A
失傳了就是失傳了
可以解讀的反而是幸運
先假設某文本A用語言T撰寫,你電子化該有的資訊全部都有,也冷儲存保存保存得很好
假設人類文明發生了大滅絕,大部分技術都失傳了
那先不要說文本A了,光是讀取電子化本身的都要重新解讀之後才有機會可以解讀語言T,又解讀完語言T才有機會看懂文本A
但如果文本A的原本有好好保存的話,解讀只需要解讀語言T
更不要說,因為我們現在無法解讀,那麼你要電子化也不知道該電子化到什麼地步
假設該文字其實連深淺都有意義那你是不是要把該文本保存3D資訊?(雖然線形文字深淺應該是沒意義的,但你能保證?)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20:13 ID:5.0X7ugY No.1929347>>1929342沒錯
而且現在是以01當語言底層
誰知道技術斷層之後會不會是012或是相去更遠的做法
更甚至連英文和數字都丟失了
這種情況下就別談什麼修復
如果歷史再來一次
電腦科學會不會是相同的未來還是倆說呢
怎麼會有人認為這東西斷代後有可能修復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21:54 ID:Usye3Xb6 No.1929349>>1929342所以我有說過 連同讀取的工具跟操作手冊一同封存啊.......
當然儲存工具的可靠度也要被算在整個系統內
這樣做的成本跟可靠度是否會補單純的儲存紙本好
這就要交給專業人士去評估計算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23:09 ID:p9e7wRLw No.1929350有些東西比起成本花費,更重要的是可靠性
比起不確定性的電子產品
能確實保存千年的紙本更可靠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24:00 ID:5.0X7ugY No.1929352>>1929349..
每本書都有"各自的讀取工具和操作手冊"讓你可以獲取裡面的資訊
你搞電子化封存要備份幾套可運行的電腦以及相對應的供電設備
一百萬套嗎?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25:40 ID:/gN3zrc6 No.1929353>>1929349>>這樣做的成本跟可靠度是否會補單純的儲存紙本好
不會比較好
所以世界上最專業的儲存公司還是把重點資料儲存在實體物件之中(磁帶or牛皮)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26:27 ID:gy8P2WuE No.1929355>>1929349>連同讀取的工具跟操作手冊一同封存啊
太好了
所以我們現在還要解讀奇怪的箱型物體是什麼
還有解讀旁邊以語言E寫成的文本B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27:57 ID:Usye3Xb6 No.1929356>>1929352只需要一套完善可運作的讀取設備就可以對應大量的儲存媒體
換個比較白話的說法就是 只要一台電腦是能開機的
你就可以從這房間的一大堆硬碟裡面存取整間大英博物館的資料(電腦跟硬碟是對應讀取設備跟儲存媒介 實際上當然會選用可靠度更高的設備)
沒有人說你弄一台電腦只能對應一顆硬碟啊 這個投入產出比有任何問題嗎?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28:06 ID:tatPAy4A No.1929357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37:23 ID:gy8P2WuE No.1929363>>1929357什麼!你怎麼會知道這個箱子需要額外的能源來啟動?
>其實現今我們對金字塔或人面獅身像還是有很多謎題
>搞不好人面獅身像以某種方式提供額外的能源就會動起來也說不定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38:04 ID:5.0X7ugY No.1929364>>1929356大有問題啊
首先上面講過了,不可能用硬碟,太容易完全損壞
讀取膠捲的機器也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吧
講難聽點,過一百年後世界上能讀取膠捲的機器是要用萬臺來記數的,而且只會少不會多
在這種情況下發生文明斷層
好啦,給你好一點,留下一百台能使用的
但是其中有十台運作情況不良,有可能毀損膠捲
然後整個世界的人持續兵荒馬亂飢荒數十年
原本會修復的會製造的不是戰死就是老死
現在有一百萬卷封存的膠捲
給你這一百台機器
請你找到合適的電源去尋找修復、製造膠捲的方法吧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43:27 ID:rsDyd1mg No.1929368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46:51 ID:GcFVL.5M No.1929371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47:55 ID:gy8P2WuE No.1929372>>1929368那只是啟動方式啊
根據解讀出來的文本C描述
「你對著旁邊那個長扁形物體喊『黑犀利』就會啟動」
但我喊了也沒反應啊?
一定還缺少了什麼關鍵的要素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50:16 ID:RE0hDdyQ No.1929373如果你預期的是延續現在文明的後人千年後想找回歷史
那他們應該會有比我們還先進的電腦科技
寫技術文件給他們他們應該看得懂
如果你預期的是人類文明毀滅後要重建文明
那教會他們數學、物理、材料、工程、電機,讓他們能製造電腦
比起什麼哪代的王竄了誰的位、哪個議員否絕了哪個提案還重要幾萬倍
你應該把所有的紙本資料集中火力教他們做電腦
然後作為畢業考,要求他們做一個解讀器來解讀後面這些歷史資料庫
電腦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最最重要的象徵
如果你留下的歷史文件沒辦法教會未來人做電腦,那就無異於沒有留下資料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51:06 ID:Xz3Spu3g No.1929374>>1929364沒問題的
你看海底兩萬哩的巴爵戰艦,埋了這麼久挖出來整備一下還不是能飛上太空
負責操作的還是18世紀的人
叫sony打造放了幾百年都不會壞的電腦是有多難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58:00 ID:T8YuNhdY No.1929380>>1929364我不是Usye3Xb6但這話題有點模糊了
言歸正傳要回到最初的問題,是基於什麼要保護這些資料跟保護到這程度
30年/100年/3000年/還是人類浩劫?
從過去就會知道,資料密度越低的東西可傳遞的時間就越久
壓縮率最低的就是圖像,再來才是文字,未來可能會是某些被高度壓縮的資料
資料越是壓縮在文化斷層後可被解讀的可能就越低前面也講過了(3000年文字就不能被解讀了)
而在資料之前有載體問題,膠捲是載體不是資料,
從過去的壁畫,石板竹簡,現代最可靠的應該是膠捲,但都不脫離直觀且物理方式可解讀的,
在紙本之後膠捲算是現代唯一可靠縮小載體的方式
這也是我認為數位化在傳承上有侷限性目的也不同(這東西不是為了延續資料,而是保存原始資料)
數位典藏僅能保證資料的有效性到人類下一次混亂之前而已,更長,還是乖乖保存物理方式能解讀的資料吧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59:02 ID:OGR0Pggk No.1929382旅行家金唱片
設定給完全不同文明系統的外星生命讀取的資料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0:59:47 ID:gy8P2WuE No.1929384>>1929373我是不反對留下文本資料教如何做電腦啦
但是你對於「解讀」是否太過樂觀?
解讀不一定可以解讀得出來
也不是解讀出一部分就可以全部解讀出來
你這方法是如果沒有先解讀出電腦技術就無法解讀歷史資料
先不說這樣會讓歷史資料得解讀可能性大幅降低
解讀歷史文本這件事其實對於當時的環境、歷史、文化的了解也很重要
我不反對電子化加以保存
但實體文本有它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1:08:34 ID:OVbK0YBA No.1929387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1:13:44 ID:RE0hDdyQ No.1929390>>1929384我很悲觀地認為
如果教不成未來人做電腦,那留下什麼都沒有意義了
紙本歷史?那種東西跟電腦科技比起來毫無價值
如果你是為了重建文明的人類留下資料,那就得拼上全力教會他們做電腦
如果他們做不出電腦
他們要如何了解我們的環境、文化?
他們怎麼能理解我是如何超越公里以上的距離跟你在這邊聊他們?
如果電腦科技還原成功
他們可以跟我們玩同樣的電子遊戲、看同樣的動畫、笑同樣的meme、尻同樣的本本
有什麼東西比這更能了解我們這個時代?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1:23:36 ID:GcFVL.5M No.1929397>>1929380>言歸正傳要回到最初的問題,是基於什麼要保護這些資料跟保護到這程度
一早說了 裡面的是文物 要保護的是實物不是內容
比如說 西方第一本以活字印刷的書籍是古騰堡聖經
歷史超過500年 現存49本 其中一本就在Beinecke Library
你能想像這本書值多少錢嗎?這還只是眾多館藏之一
至於內容?早就複製傳播出去了 在網上隨便找都有
另一個例子 在網上可以找到馬王堆老子的全文
但有多少人可以把真正的馬王堆帛書拿上手?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1:25:05 ID:ICiHPsjY No.1929398>>1929390你先搞清楚你要用什麼語言教他們電腦
假設用英語好了
你得讓他們了解英語的文化及歷史
你說的那些遠距離聊天、電子遊戲什麼都只不過佔了全部的一小部分而已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1:48:03 ID:RE0hDdyQ No.1929412>>1929398所以更要用數位資料
實體派一直沒搞懂一個重點
就是數位資料的儲存密度超爆幹高
一間大英圖書館的實體書塞進數位媒介可以只剩一根隨身碟
那一間大英圖書館大小的膠卷典藏館能存放多少資料?
那資料量龐大到你把人類史上所有的紙拿來用都寫不完
同樣的成本下
你用實體書的容量只夠講講王室裡的八卦、記錄國際戰爭、保存經典文學鉅作
但用數位資料可以把庶民的日記、大小新聞、量產型網路小說等等通通記錄下來
鉅細靡遺地把整個社會從上到下通通保留
你如果想把歷史跟文化保留下來,有什麼理由不追求數位化?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2:00:29 ID:McgzQ5No No.1929413>>1929412你說的對
所以現在一堆文化書籍都被做成膠卷館藏 他們都是白癡智障低能弱智水腦
你最聰明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2:06:49 ID:ICiHPsjY No.1929420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2:17:13 ID:CpQoseEc No.1929423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2:21:13 ID:.Gnr/o3k No.1929425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3:18:57 ID:MR7PxhEM No.1929438那個
你們是不是無視了這個可以把資料記錄在上面的石英儲存媒介?
https://b2b-ch.infomart.co.jp/news/detail.page?IMNEWS1=1694695
要實體資料只要把文字都刻上去就好啦(放大鏡應該不是什麼高科技,問題只有倍率)
要電子檔把010101就把刻上去就好啦
這玩意1500度都燒不壞的,可以永久保存
『堅硬的石英玻璃即使放在熱水中,放在烤箱中烘烤,在微波爐中加熱,浸泡在水中,拋光或消磁後也可以保持耐用,使其成為有價值的歷史記錄,可以承受環境威脅,例如文化破壞。由於某種故障而導致的財產。』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3:21:46 ID:MR7PxhEM No.1929442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3:24:34 ID:6VMgqHGk No.1929445>>1928825並不會 頂多部分氧氣析出造成潛水夫症
你的血管 肌肉組織 皮膚組織可不是裝飾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3:44:09 ID:6VMgqHGk No.1929451>>1929106請問一本書的資訊用幾顆硬碟裝得下?
你該不會天真地以為只有文字部分才是有用資訊吧
構成整本書的化學成分都是的重要材料
放射性 有機材質 揮發性氣體分子都是可用資訊
而且根據技術演進 同樣的化學成分會有不同的分析結果
新的技術更是能分析過去忽略的細節來抽取有用資訊
好啦 請你介紹如何把整本書的化學成分數位化的技術吧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4:03:33 ID:5dS2LqYg No.1929462>>1929438那讀取上的方便性如何?
整篇在討論的就都在這些問題上
實體只要看得懂就可以,但資料量少
數位需要有解讀的工具,但資料量大
真的啦,如果真的有那麼重要的東西要保存當然是兩邊一起來
誰都不能把握後來的人看不看得懂文字
或是知不知道解讀數位的方法
不過真的這樣這串就不用討論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4:09:56 ID:P/Bv5aXo No.1929467不懂在吵什麼
是在吵編碼方式,還是再吵儲存媒介?
編碼方式使用簡單的、不加密、不壓縮的方式,可以輕鬆的做對應,就像羅塞塔石碑和聖書體的關係,如果語言相同,那用就算對應表,也能用機率關係快速破解
儲存媒介可以用書、石頭刻字、膠卷、光學蝕刻,每種都能在保存良好的情況下有數千年的壽命,而且不受編碼方式的影響,中文、英文、圖片、數位內容,基本上都能儲存
剩下也只是資訊熵的問題,數位內容的密度比較高但容錯性低,類比內容的密度較低容錯性高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4:11:05 ID:P/Bv5aXo No.1929468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6:32:25 ID:rZ5le7uQ No.1929490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6:59:35 ID:ICiHPsjY No.1929496>>1929438>>1929462001000001000000000101011111001110010111101111101001100100011001000000000101001110110010000001100
我相信兩位天才一定能看懂上面這串簡單直接的編碼對吧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8:26:41 ID:i873DMWA No.1929531>>1929496別這麼說,我相信你這位大能也能看懂這些古代象形文字吧!
實體載本並不代表就不會有無法解讀的問題,尤其是失傳的文字,考古學家只能希望找到其他的對照本,例如羅塞塔石碑,幫助他們解讀,不然就一翻兩瞪眼。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8:30:29 ID:ICiHPsjY No.1929533>>1929531既然你都知道實體本也會有沒辦法解讀的問題
那為什麼你會覺得兩重編碼會比較好?
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聽起來是個不錯的主意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8:39:23 ID:4uKNY1jQ No.1929541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8:48:12 ID:rFA7MTSw No.1929552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8:51:49 ID:lONYOhiA No.1929558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8:53:37 ID:BPx6Twjg No.1929560以前還會拍微縮膠片
可以用放大機或直接用放大鏡+燈箱看
還不怕有數位資訊損失資料造成檔案損毀的疑慮
(因為畢竟是類比對類比)
不知道這個圖書館有沒有同樣的措施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8:54:13 ID:vCcmuPVE No.1929561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8:56:25 ID:wFvX4IEY No.1929566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9:11:56 ID:YcIsyXU6 No.1929586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9:23:53 ID:45L.P/m6 No.1929591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9:35:29 ID:xf22IRmk No.1929598重點是雞蛋不要放在同個籃子裡
同樣的東西多重備份啊
誰規定電子化後就只能一份丟雲端?
自己多重備份多一個硬碟
多一個保障,或是用鹽製成保存室放磁帶也可以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9:39:49 ID:45L.P/m6 No.1929602
無題 無名 21/02/08(一)09:40:00 ID:NAUPxCi6 No.1929603>>1929533因為我會在旁邊放說明書
因為我會在旁邊放說明書
因為我會在旁邊放說明書
因為我會在旁邊放說明書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0:00:23 ID:NAUPxCi6 No.1929623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0:04:11 ID:gy8P2WuE No.1929631>>1929603所以你要用什麼語言寫?
001000001000000000101011111001110010111101111101001100100011001000000000101001110110010000001100
kg0 183105h03jh04yz6yz62h03gl f94mz4a86b kgl4jn45h03g4yz6gz hl6
我附上說明了
相信你一定看得懂
跳針成這樣實在很厲害欸,你有沒有去申請殘障手冊?應該會過哦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0:06:26 ID:ittTwBxo No.1929635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0:23:12 ID:NAUPxCi6 No.1929662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0:43:47 ID:sg3FIUBc No.1929691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0:46:21 ID:nQh7bGxY No.1929693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0:52:18 ID:sg3FIUBc No.1929703>>1929603你這行為是把資料都鎖在一個金庫內
是,電子化後能大量壓縮資料,同樣空間內能保存的資料多
但是你的說明書必須得被完全正確的解讀出來才能碰後面的資料
紙本化的的好處是他資料壓縮量低,就算有某邊1%讀不出來還是有其他90%可以去推敲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0:58:56 ID:P7d86nHw No.1929714>>1928738如
>>1929300所說
磁帶容量成本跟壽命其實比光碟還好
只是有個嚴重的缺點......
讀取極慢,無法快速獲取資料
所以作為備份用沒問題,但是拿來做日常應用就遠輸給其他存儲裝置。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1:18:38 ID:KBRtR9AA No.1929739我他媽直接無限輪迴鎮魂歌
別再他媽吵實體數位了,你他媽再多吵100個回應都只會是平行線
一邊堅持我放本目錄在旁邊,後人就能解讀出來
一邊堅持你放本目錄旁邊,後人還是解不出來
你們當中誰他媽能預言出一千年後的人解不解讀得出來
就他媽能用石頭丟爆對方的菊花
不然就他媽別再吵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1:38:15 ID:rFA7MTSw No.1929767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1:50:50 ID:8MNFmOSw No.1929777>>1929767千年以後本來就是肛門的時代阿!
----
是說吵了半天,我實際搞不懂為什麼你們這些人吵的方式是不能同時紙本+數位同時保存
數位就是紙本的另一套備份,紙本資料本來就無法完美複製,人工抄寫必定有高概率再少數地方出錯,既然如此使用數位這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複製一個備份起來快又方便
即使遇到天災人禍損失了紙本的原檔,也能利用數位資料至少在內容上不會造成完全性的損失才是備份的初衷
如果紙本保存下來,損失的是數位備份,那更無所謂了,備份本來就是可損失的選擇,再重新備份一次就行
為何會變成有了數位就能把紙本全燒掉不須存放/保存紙本就不需要數位存在/這種兩分極端?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1:53:09 ID:vBh22U.U No.1929782>>1929739很簡單,畢竟我們現在已經無法解讀真空管電腦用的卡片條了
更遑論去相信一千年後的人有辦法讀取我們硬碟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1:54:14 ID:NFgpxOwo No.1929784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1:57:37 ID:Q.VVMsKM No.1929789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2:07:09 ID:jyA81YZM No.1929796>>1929739別說以後啦,就講現在好了
big5、UTF8、有無BOM檔
光是這幾個台灣超常遇到的編碼就會搞死人了
幹他媽的怎麼會有人覺得寫個說明書就有辦法搞定
就算給一整疊編譯器的原始碼
也她媽的會因為OS而不相容好嗎
會期待蘋果乖乖跟別人用同樣規格?
吃屎吧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2:09:47 ID:rFA7MTSw No.1929800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2:11:52 ID:oTUaTnyM No.1929801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2:26:19 ID:Cf9clRz6 No.1929811>>1929800只要你能保證你的硬碟一千年內不會被未來的古物開箱綜藝節目、或熱情的考古學家挖出來破譯,理論上來說是這樣沒錯...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2:27:31 ID:jyA81YZM No.1929812>>1929800很遺憾地告訴你
不管是硬碟還是膠捲的保存年限都比妥善保存的紙本短
尤其是硬碟,放個十年搞不好就通不了電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2:58:04 ID:vBh22U.U No.1929845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2:59:28 ID:Ok1GMF.o No.1929849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3:03:18 ID:Av0k5MYc No.1929852Flash停擺的那天以後
我電腦中儲存的幾十個Flash遊戲都不能再玩了
數位的東西從來就是這樣說走就走的不可靠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3:07:30 ID:oOKAP8/2 No.1929854我說,地球有76億人口,人類真的太多了。
完全贊成珍稀的孤本文件比人重要多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3:24:23 ID:BAOaJ61I No.1929867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3:25:31 ID:lKLXSmRE No.1929868>>1929852其實官網還能抓播放器,丟進去就能跑了
只是網頁什麼還有沒播放器的停擺了
不過像偷hflash的網站還是有給程式能抓下來啟動flash,但我就不知道內容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3:34:12 ID:.1NzcXDE No.1929879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4:02:40 ID:m6GgolNg No.1929910>>1929852末期的製作flash軟體裡面都有給轉html5的方法與工具了
你該去問那些作者為啥不轉html5還堅持用flash輸出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4:02:56 ID:5QRCIj66 No.1929911問一下現在隨身硬碟要用什麼格式?若是以是存大檔案為主的話
另外平常都放到收納包的話,還有必要再放個乾燥劑?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4:08:01 ID:BAOaJ61I No.1929921>>1929910因為人性呀。如果不是特別需要或重要的事情,就不會特別想去更新或調整,就跟你10年前喜歡一個作品到能為它做梗圖做網頁,但
10年後不一定有那動力去更新,可能就放著給它爛。
但那玩意可能對某些人來說又剛好是聖經般的重要資訊,15年後是某人研究論文對世界做出重大改變的關鍵鑰匙,但網站已經自然消滅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4:08:01 ID:BAOaJ61I No.1929922>>1929910因為人性呀。如果不是特別需要或重要的事情,就不會特別想去更新或調整,就跟你10年前喜歡一個作品到能為它做梗圖做網頁,但
10年後不一定有那動力去更新,可能就放著給它爛。
但那玩意可能對某些人來說又剛好是聖經般的重要資訊,15年後是某人研究論文對世界做出重大改變的關鍵鑰匙,但網站已經自然消滅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4:42:31 ID:rvgMNB4c No.1929946這整串看下來
感覺跟爭論比特幣還是傳統貨幣那邊好還真像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4:47:22 ID:MeU58WOg No.1929953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4:58:23 ID:BAOaJ61I No.1929965>>1929946光一個便利商店掃描機故障,就能讓人知道傳統貨幣還是有它不可動搖的價值在的...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5:03:36 ID:RE0hDdyQ No.1929968>>1929965比特幣本來就不是讓你拿去便利商店用的
你手遊課金的時候會把紙鈔銅板用包裹寄給遊戲公司嗎?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5:14:43 ID:efDF3jJc No.1929977讓我想到森羅博物館最後一話
森羅找到的寶藏就是書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5:18:52 ID:BAOaJ61I No.1929981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5:47:07 ID:1WwvVejs No.1930010>>1929910作者消失了
作者是個Anon無名
原檔隨著硬碟一起爆炸了
像這堆鳥原因隨便就能數幾個出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5:53:56 ID:MVE4QwVo No.1930019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6:22:52 ID:Usye3Xb6 No.1930048>>1930010沒人在意沒人保存的東西 不管是紙本還是數位保存都一樣會消失啦
紙本相比之下最大的好處只有 "在毫無管理維護扔在一旁的狀況下"
放他個幾百年可能毀損99%之後還有1%能讀 數位資料很可能就真的完全消失了
數位資料的好處就是同樣資料量下有意保存的管理維護成本相較紙本就是比較低
這就要問你是幾百年後在文明毀滅的狀況下考古挖資料的人
還是現在有意在現在留下資料給幾百萬年後的後人的情境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6:33:02 ID:2xcaCgZA No.1930059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6:34:29 ID:PIAXmubY No.1930062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6:47:27 ID:9vZu07M2 No.1930078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6:50:59 ID:KBRtR9AA No.1930082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6:54:29 ID:wfP7e0SA No.1930085>>1930062去中心化有個問題是忘記密碼便一無所有
想到之前新聞有人千萬還是上億的這樣就拿不出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6:58:11 ID:b9/hxDII No.1930090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04:53 ID:tbSCTUPg No.1930096>>1930059你先看看台灣一年收到假鈔的機率大些還是郵局匯款被詐騙的機率大些吧,臨櫃領錢人家還會跟你確認,電子操作幾個按鍵錢就飛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05:44 ID:tbSCTUPg No.1930098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15:00 ID:z5yXhyRE No.1930111整串看下來
在那邊主張電子化的那個人
不論是知識還是想像力都很匱乏啊
大概是因為平常書就看的少吧?(笑)
什麼QR化,根本畫蛇添足
那就是換種更難破譯的語言印出來而已
銀翼殺手2049和他的前傳動畫短片2022大停電有看過嗎?
那裡面對於資料丟失,以及其應對方式的想像
都比你那貧乏的腦袋能想出來的有創意,且更加有可行性的多喔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16:10 ID:Usye3Xb6 No.1930112>>1930082雖然我講幾百萬年的確有點過了
但恐龍大滅絕大約是六千五百萬年前ㄛ
>>1930062比特幣本身的機制是安全的 被盜的是管理機構
就像你錢存在銀行然後銀行被搶劫你能說鈔票不安全嗎?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17:30 ID:fvkniLwg No.1930114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27:05 ID:tbSCTUPg No.1930121>>1930114我知道倒是有北海道大地震的案例,因為震災得好幾天才能正常供電,結果雖然超市停電狀況下還是繼續營業,但習慣電子支付的災民再有錢也買不到東西,還是只能乖乖去找實體貨幣來用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31:04 ID:tbSCTUPg No.1930127>>1930112如果我想留些什麼給幾百萬年後的人看,我大概會選擇使用恐龍給我們留下的訊息吧= =a
搞不好當年恐龍也像這串一樣筆戰過要怎麼留下輝煌的恐龍帝國文明史喔?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32:30 ID:z5yXhyRE No.1930131>>1930112比特幣就只是一串資料而已啊
他的弱點就跟一切電子資料一樣,也談不上多安全
那我自身的經歷來說吧
大約十年前
我在在K島上第一次聽到比特幣這種東西
出於好玩就挖了兩個
但一年後,我的電腦硬碟損毀了
兩個比特幣就永遠的消失了
而你對銀行的理解也有錯誤
現代的銀行裡面,基本上只有著最低限度的鈔票
存款也就只是數字而已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37:20 ID:Usye3Xb6 No.1930136>>1930131比特幣的安全機制是在幾乎不可能偽造跟竄改
你這跟手機裝上防摔殼再丟到水里然後說這殼怎麼不防水一樣的邏輯錯誤...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41:47 ID:PIAXmubY No.1930139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44:58 ID:RE0hDdyQ No.1930142>>1930139比特幣也可以放銀行啊
一樣,銀行被盜是銀行要自己吸收、不影響你的錢
不過能放比特幣的銀行都是小規模民營的
有些被盜一次就倒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47:41 ID:PIAXmubY No.1930144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52:44 ID:gy8P2WuE No.1930151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56:34 ID:RE0hDdyQ No.1930154>>1930144我不懂你的意思
你可以解釋得詳細一點嗎?
你覺得我前面那篇的發言哪裡有問題?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58:33 ID:Wl..v/mY No.1930156>>1929496你現在就表達了一件事
那就是你看不懂
>要實體資料只要把文字都刻上去就好
這句中文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58:49 ID:1NUSOAWg No.1930157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7:59:24 ID:PIAXmubY No.1930158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8:04:42 ID:RE0hDdyQ No.1930164>>1930158他就賠不出東西啊
如果賠得出來就不會倒了
禁反言原則能讓一間財產只剩100萬的公司有辦法把合計1億的債務還清嗎
能放比特幣的銀行不會是你在新聞上聽到的什麼華南台新之類的老字號
都是些遇到大事情就真的破產的小公司(相對正牌銀行來說)
名字也不真的叫銀行,只是功能相同而已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8:11:26 ID:SufPuLrA No.1930171>>1930164靠杯喔 說可以放銀行的是你 說那些"銀行"不算銀行的也是你
你他媽可不可以想清楚再發言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8:32:52 ID:Usye3Xb6 No.1930190>>1929496你沒有給出這串文字的編碼標準的話沒有人能解析出來
順便跟你說一下
今天我生日喔
這六字用UTF-8編碼成16進位是
E4BB8AE5A4A9E68891E7949FE697A5E59694
再轉2進位則是
111001001011101110001010111001011010010010101001111001101000100010010001111001111001010010011111111001101001011110100101111001011001011010010100
只要確實定義好使用的編碼規則跟準備好編碼表
連國中生都能用紙比做到這種程度的編碼跟解碼 當然很花時間就是了...
我覺得當中最花時間的是翻閱中文字的編碼表www
所以要編碼我建議還是用ASCII碼表比較實在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8:35:20 ID:br.fADFs No.1930193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8:47:39 ID:C9zr8JOk No.1930212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8:57:19 ID:zr3mEwzY No.1930227>>1930190前面加上424D這串編碼就不是今天我生日喔
那本編碼簿最低限度要把現今基本檔案格式和讀取方法寫進去才有意義
還有fat或ntfs的編碼表以及檔案目錄格式和讀取方法也是必需不然連檔案位置和大小也找不到
如果資料裡面有exe檔或者加密的壓縮檔就直接RIP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9:03:33 ID:XhwzvPSI No.1930244所以到底在吵什麼= =
如果說要保存大量資料到數萬年後
那需要關注的點就三個
1. 儲存媒介的可靠性
2. 儲存媒介的儲存密度
3. 儲存媒介是否容易讀取
和是否數位化根本沒關係
而且任何資訊的表現方式都是一種編碼,你不能預期數萬年後的人還懂現在的語言、圖示
不管怎樣,你都要準備一個類似羅賽塔石碑的對應表
航海家金唱片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保存數萬年、純類比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9:04:36 ID:SnOwKzWY No.1930247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9:11:28 ID:Usye3Xb6 No.1930257>>1930212我一直有聽懂紙本至上論者的說法
問題是數位化重新編碼後的最大好就是可以相當大程度的把資料給壓縮 方便用低成本的方式封存跟管理
現在是市面上的大容量磁帶大約有6TB
也就是52,776,558,133,248位元
考慮到內部的格式需求限制等等問題
先假設實際可用於儲存內容的容量為10兆位元
我剛才查詢一張A4紙大概可以印到2200字 這邊我們算高一點3000字
由於江文字重新編碼成01的二進位制會增加不少長度
原本"今天我生日喔"六個中文字編碼成二進位後變成144個字 有原本的24倍長
3000*24=72000
10兆/72000 約等於一億四千萬
也就是一捲磁帶可以記錄的資料大約是1億四千萬張A4紙
算雙面列印的話就是7千萬張
一張A4紙的重量大概是4.9896公克 7000萬張A4紙的總重量大約是350公噸
這麼多的資料只要放在一張磁帶中便可以保存
保存350公噸紙質資料的成本 跟保存一台可以讀取磁帶的機器跟一捲磁帶(實際上一組機器可以對應數百捲磁帶都沒問題)
這成本相差的比例 應該是足夠磁帶多重備份數十甚至數百份了吧?(若要半永久封存實際上應該也不是用磁帶而是其他更可靠的儲存媒介啦)
一份紙質資料跟100份數位資料 都進行妥善的封存下
哪個能在時間的洪流中岑欑下來 我想這答案應該很明顯了
我並不否認一些古代的文獻資料文物等東西 他們的載體狀況本身也是重要的吃訊 這是無法數位化的
但我的意思是 如果我們有甚麼想要保存下來 留傳給後代的東西 比起紙本 用數位化的方式封存保管室更符合效益的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9:17:02 ID:XhwzvPSI No.1930264>>1930227首先你預期閱讀的人懂中文
再來「今天我生日喔」可以變成 「今҉天҉我҉生҉日҉喔҉」,裡面參雜大量雜訊,而你還是知道這是「今天我生日喔」
這是因為他保留的資訊量並沒有改變,就算數位編碼也是同理,不需要100%準確,只要雜訊經過處理不影響原有資訊,那他就是可用的
可以參考深空通訊,要跨越數千億公里的的訊號會衰弱到與幾乎無法辨識,解決方案就是同一句話說很多變,將一句話重複百遍、千遍,就算每次只能取得殘骸,但也能拼湊出原有資訊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9:18:57 ID:Usye3Xb6 No.1930269>>1930227前面多加編碼這部分 只要在編碼的時候加上糾錯跟冗餘即可
現在的演算法工程師沒那麼蠢 不會搞到只要有點小錯誤就爆了啦
雖然解碼跟驗算的過程頭會更痛就是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W8sgT_D0To&t=656s
優質影片供參考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9:21:57 ID:XhwzvPSI No.1930272>>1930257編碼與儲存媒介無關
編碼與儲存媒介無關
編碼與儲存媒介無關
Github有一個將整個Github保存數千年的計畫,雖然Github是數位化的,但儲存媒介是類比的微縮膠卷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9:22:41 ID:Usye3Xb6 No.1930275>>1930227還有我個人一直是在"現代人刻意保留資訊供未來檢視"的角度去考量
這種狀況上不會有壓縮密碼的問題
更何況你要算上這問題的話 現在也有一堆古代的密文甚至失傳的文字解不出來的 實際上是同一個意思...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9:23:19 ID:gy8P2WuE No.1930276>>1930156連留言都看不完整
你是不是有失讀症?
真可惜台灣到現在還是不發給失讀症患者殘障手冊
>>1930190所以你的編碼標準從哪來?
一個「定義出來的」編碼標準你竟然會期待在科技斷層之下可以定義出一樣的東西?
你說要附說明?
我在
>>1929631有附了
所以你解讀完了嗎?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9:27:49 ID:Usye3Xb6 No.1930282>>1930272是的 你說的沒錯
實際上 不管是用任何方式的編碼紀錄 最後都還是要有個實體承載沒錯
問題在優秀的編碼可以有更高的壓縮率跟容錯率以及便於複製傳輸不失真的特性
純類比的紀錄方式就是會不斷的失真 純數位的編碼格式 只要失真程度不超過整個編碼的冗餘量
那就是可以100%還原 而類比資料 失去的部分就是失去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9:31:12 ID:XhwzvPSI No.1930285>>1930276>一個「定義出來的」編碼標準你竟然會期待在科技斷層之下可以定義出一樣的東西?
可以,只要是一對一的關係,都能用機率去計算出來
例如ASCII的「e」編碼為「65」,但經過統計,在英文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字是「e」
意思就是說只要分析一篇足夠長的、以ASCII編碼的文章,便能輕鬆的將文章內的「e」解碼出來,其他字母依此類推
就算不知道編碼方式、解碼語言,但只要樣本夠多,還是可以根據人類文明常用詞彙,去推測可能表達意思
現在密碼學發展已經很成熟了,所以加密的時候才要搞非一對一的加密方式,所有的一對一編碼都能暴力破解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9:34:38 ID:Usye3Xb6 No.1930291>>1930276你連解密手冊都進行了無法解讀的加密這是要人怎麼解讀?
解密的手冊就應該用最有可能讓人解讀出來的方式設計
假設是在連解密手冊都無法解讀的前提下
那麼未經編碼加密的文本理論上也是同樣無法解讀的
我知道你要說的是在解讀工具跟文字等資訊都嚴重失傳文明大斷層的狀況下
未經多重編碼的資料可以加減找到一些破碎的殘骸解讀 而經過多重編碼的資料則無法
但我的論點是 多重編碼高度壓縮後的資訊
足以用夠低的成本連同解密工具與最最最白話的圖文操作手冊
來進行大量多重備份 進而最大程度的避免這種事件的發生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9:37:45 ID:XhwzvPSI No.1930296>>1930282那要看預期文明程度
如果你預期人類會回歸茹毛飲血的時代
那我會直接使用圖片做儲存
而中世紀我會選擇文字形式
一戰後,我會選擇數位的編碼方式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9:44:57 ID:gy8P2WuE No.1930306>>1930285終於可以有比較正常的討論了嗎
你說得沒錯密碼學有辦法以機率算出來,以推敲意思
甚至其實非一對一的加密也有辦法
古文字的解析其實也有在用密碼學的知識
但你說得用機率推算出來的方法有幾個重要的前提是
1、文本夠多
2、有辦法分類文本
簡單舉例說明
假設數位文本中不是只用Unicode、還有Big5、JIS之類的,那難度會成指數增加
而數位文本只有0和1你根本無法像刻在石板上古文字一樣用文字特徵來分類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9:49:39 ID:Pv17cE/M No.1930314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9:52:12 ID:gy8P2WuE No.1930319>>1930291>但我的論點是 多重編碼高度壓縮後的資訊
>足以用夠低的成本連同解密工具與最最最白話的圖文操作手冊
>來進行大量多重備份 進而最大程度的避免這種事件的發生
你的論點我大致上同意
唯獨一點你沒考慮到的是我們現在對某些古文明的理解其實也不夠透測
所以你其實無法保證你的
>多重編碼高度壓縮後的資訊
可以現有的古文物的所有必須資訊都壓縮進去
就像
>>1929342>假設該文字其實連深淺都有意義那你是不是要把該文本保存3D資訊?
>>1929451>放射性 有機材質 揮發性氣體分子都是可用資訊
>而且根據技術演進 同樣的化學成分會有不同的分析結果
>新的技術更是能分析過去忽略的細節來抽取有用資訊
把古文物用數位化加以保存當然很棒
但絕對不是數位化後就可以把原有的古文物都燒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19:52:43 ID:aIb0uieA No.1930320>>1930131那只是你的保存方式有問題吧
紙鈔沒顧好也會爛掉、被燒成灰
最後你自己也說銀行裡也是存數字
那錢放到銀行去,不就變成和比特幣一樣性質的東西了嗎
只是一個存你的硬碟,一個存銀行的硬碟
無題 無名 21/02/08(一)20:03:45 ID:gy8P2WuE No.1930331>>1930291哦,對了
上面全部都是1對1編碼(而且還是有編碼標準的)
雖然在密碼學裡1對1編碼算是廣義的加密沒錯啦
但以現今的技術不太會稱1對1編碼(Encode)為加密(Encrypt)
我甚至還只用英文和中文而已
就有廚一直宣稱只要有說明書就可以解讀我也是很不解╮(-_-)╭
無題 無名 21/02/08(一)20:08:59 ID:Usye3Xb6 No.1930341>>1930319我個人的論點一直沒有說要把古文物數位化編碼保存後扔掉正本
而是假如要把"我們現代的文明紀錄"留傳給後代的話 用數位化編碼的方式大量保存會比紙本來個更加可靠有效
以現在的考古來說
一張紙上面的顏料、紙張本身的風化程度、甚至原子的衰變程度等等都是無法數位化保存且可能有其意義的資料
畢竟當中可以推測出具體的年代跟當時的文化背景等等各種資料 那麼當然只能盡力數位化備份後依然留存正本
無題 無名 21/02/08(一)20:18:21 ID:4OyhihrA No.1930352話說不斷有人強調說用紙本當目錄去開數位資料
但一般來說紙本經長時間風化,本身就是需要考據的東西
考古學家很多時對年代久遠的紙本根本無法百份百確認其上面的原文和自己詮釋的內容百份百一致
只是利用語言的雷同性和上文下理盡量還原八九不離十
可是數位化資料的目錄最需要的是精確性
以ASCII為例,一份目錄上的編碼表假如缺失+語言斷層
考古學家靠蒙靠猜靠推敲推個八九不離十,還是沒法靠這份「可能差不多」的編碼表去解讀數位化資料
解出來的解法極高可能是一堆亂碼
考古原本就已經是很困難的工作,要考古一份需要極度精確性的目錄,從中學習特定的技術
然後利用這技術去解讀另一份必須完全精確的數位化資料,這個可能性簡直快和猴子敲PM敲到過關差不多
無題 無名 21/02/08(一)20:33:01 ID:Usye3Xb6 No.1930370>>1930352實際上作為數位資料鑰匙的手冊 並不一定要紙本
因為數量不多 實際上要用膠捲、石板甚至金屬板也都可以
假設10頁目錄配上可以儲存資料量相當於100萬頁紙本的數位資料載體
我們可以用超合金板作那10頁目錄 在連同數位資料載體備份個幾十份
但我們不可能把那一百萬頁的資料通通都用金屬板記載
以下為隨意假設的數字
一顆硬碟(數位資料載體 可替換成磁帶或膠捲等更可靠的媒介)
成本=1000
儲存量=1000000
一張金屬板
成本=1000
儲存量=1
一張紙
成本=1
儲存量=1
在此假設下 若要儲存1百萬單位的資料我們有以下幾種方案
1.一百萬張紙
成本=一百萬
2.一顆硬碟+1份操作手冊(假設操作手冊需10頁)
成本=1萬1千
3.一百萬張金屬板
成本=十億
方案3的成本太鬼扯了可以直接淘汰
那麼方案2的成本大約是方案1的1/91
這代表同樣的成本下 我們可以用90份方案2來取代方案1
至於是1份紙本或是90份金屬板+硬碟的儲存方案會比較可靠 那就要專業人士具體評估了
無題 無名 21/02/08(一)21:06:20 ID:8oN/zuCI No.1930404給紙本至上派的各位
想想 exhentai 上有多少本本至今仍有實體本留存的
而那些實體本本在人類文明存亡之際,有多少人會願意將它們以最高規格保存起來作為人類文明的象徵?
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但我不甘心,這不公平
我要把しおこんぶ老師的本本作為給其它文明訪客的贈禮
我要人類文明的繼承者能夠繼續看著おじたん屋さん老師的本本打手槍
我要讓モチ老師的本本作為人類曾經存在的證明!
而唯有數位化才能夠提高這些本本留存下來的機率!
所以不要再那裡靠北什麼紙本比數位保險了!
唯有數位化才能讓本本永存!
本本萬歲!
無題 無名 21/02/08(一)21:09:08 ID:vBh22U.U No.1930406
無題 無名 21/02/08(一)21:33:23 ID:C.YR99EI No.1930432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0:12:00 ID:RZ1hX1H. No.1930591>>1930370剛才我自己補充估算了一下
前面有算過 一張6TB磁帶 包含排版分類整理冗餘糾錯等功能佔去容量
從原本的52.77兆位元縮水成實際可記錄10兆位元的資訊量
操作手冊採用十片 每片5公斤 成本100萬元的特殊鋼板製作
磁帶機也用異常高的規格 成本1000萬 重量500公斤計算(不需要機櫃跟抽換磁帶的機械手臂 只要一台能用的讀寫頭跟操作介面)
這樣計算得出同樣儲存資料量之下的成本與重量大概如附圖
重量方面絕對是磁帶完勝 就算弄了一整組機櫃只配一張磁帶 在成本上還是幾乎等同於紙本記錄
如果一組磁帶機配上100張磁帶就更不得了了
大概只需要6萬分之1不到的重量與百分之一的成本
同樣的花費下足以四處備份一百份出去
若是要封存現代文明紀錄供後代考察 肯定是用大量的數位編碼記錄
再配上少量高規格的未編碼圖文手冊導引會更加有效率跟可靠
當然我還是要重點重申 用磁帶只是因為相對有資料好查找跟進行估算
若要以半永久封存為目的 當然要挑選其他可靠度更高的儲存媒介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0:49:05 ID:b6kxez46 No.1930624我認為編碼停留在ASCII跟紙本儲存派一樣智障
都2021了,起碼用UTF8吧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0:55:57 ID:MKunY.7Y No.1930628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1:18:22 ID:dHUv5.SA No.1930642>>1930624UTF8字元太多了
不如用ASCII+英文教數位解讀
進入數位世界後再補完UTF8剩下的部分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2:07:16 ID:yviOjpIU No.1930661>>1930048>沒人在意沒人保存的東西
大錯特錯,沒人保存的東西不代表沒有意義
例如你今天隨手寫下的購物清單
對未來的考古學者而言就是了解這個時代的人的生活方式的材料了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2:24:27 ID:RZ1hX1H. No.1930669>>1930661我說的數位資料優於紙本實體一直都有個大前提是
"刻意整理保存給未來檢視"的前提
在有特別規劃的前提下 數位編碼資料的妥善率跟能保存的資料量 都是遠大於紙本的
在這種文化資訊的諾亞方舟當中不會有整理好的各種相關文化資訊?
相關資訊只能藉由被時光不斷摧殘的微小生活痕跡當中挖掘推敲?
如果真的這樣的話 那麼問題應該要怪當初編撰資料的學者而不是記錄方式了
我也提過 在隨手記錄起來就扔著沒有刻意保存的條件下
那麼未經編碼的紙本實體資料
有殘存點甚麼可以被後代挖出來解讀的機率跟比例確實會比數位編碼過的資料高
我在說A你在打B 兩邊談話沒有交集真的是讓人頭很痛...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2:24:27 ID:RZ1hX1H. No.1930670>>1930661我說的數位資料優於紙本實體一直都有個大前提是
"刻意整理保存給未來檢視"的前提
在有特別規劃的前提下 數位編碼資料的妥善率跟能保存的資料量 都是遠大於紙本的
在這種文化資訊的諾亞方舟當中不會有整理好的各種相關文化資訊?
相關資訊只能藉由被時光不斷摧殘的微小生活痕跡當中挖掘推敲?
如果真的這樣的話 那麼問題應該要怪當初編撰資料的學者而不是記錄方式了
我也提過 在隨手記錄起來就扔著沒有刻意保存的條件下
那麼未經編碼的紙本實體資料
有殘存點甚麼可以被後代挖出來解讀的機率跟比例確實會比數位編碼過的資料高
我在說A你在打B 兩邊談話沒有交集真的是讓人頭很痛...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2:25:07 ID:akjmgGdk No.1930671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2:44:45 ID:Z8pZYYsI No.1930675>>1930671未來人類研究完顏阿骨打的時候發生奇妙的誤會
以為人家開國皇帝是用本本賺的錢去補軍餉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3:22:40 ID:akjmgGdk No.1930697>>1930675這個是火鳥歷史吧ww
啊
如果最後被備份最廣的是火鳥歷史...
好像也不錯 感覺會少掉很多民族糾紛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5:04:51 ID:PLF.4QkE No.1930708>>1930276但你仍然表達了一件事
那就是你看不懂
>要實體資料只要把文字都刻上去就好
這句中文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7:41:47 ID:v9RlLd0U No.1930726>>1930708上面那個部分不是文字?
你看不懂就不是文字?
失讀症患者好你,失讀症患者再見。
無題 sage 21/02/09(二)07:45:23 ID:JvWfBk7Q No.1930728>>1930670>刻意整理保存給未來檢視
然後忽略所謂的刻意檢視會被主觀意識影響的程度
打個比方 你知道何謂懶人包嗎?
發掘歷史的樂趣和精華就在如何去蕪存菁 而不是我覺得這個ok好保留 我覺得這個不重要好刪掉 某種層面來說 這只是無知者的傲慢而已 因為你不見得會知道自己捨去的東西 對其他人來說重不重要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7:48:00 ID:b/F5UEMo No.1930731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8:07:47 ID:1lPCHAXI No.1930738>>1928805你知道什麼叫異地備援嘛
只要你肯做
你可以雲端同時放在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幾萬個別人的硬碟裡
每當其中一個硬碟固障失效更換後
還會自動由其他硬碟來修復自己的資料
反之只要有一個硬碟存活著,其他所有硬碟都可以靠他來修復
(雖然會有資料可靠性上的問題)
現在 你告訴大家 你要怎麼同時讓所有硬碟一個不漏的一次性毀滅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8:13:22 ID:b/F5UEMo No.1930741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8:25:14 ID:y7FP5vWQ No.1930748>>1930738你沒有經歷過雲端備份把錯誤的檔案備份上去,然同時覆蓋掉原本好的檔案的經驗
該死的微軟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8:27:59 ID:JvWfBk7Q No.1930749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8:33:08 ID:A3Tvqkbc No.1930750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8:42:09 ID:f7smXW0k No.1930759>>1930697......不是,這位年代可能比較早一點8+9年級不熟
完顏阿骨打是一個已英年早逝的蘿本大手的筆名,尤其以畫風高還原度的柯南系列聞名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8:44:06 ID:v9RlLd0U No.1930760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9:08:41 ID:v5YtKvnc No.1930776>>1929077高低壓機房、發電機房等不能噴水噴泡沫噴乾粉來滅火的地方,就會用到FM-200
在那邊笑就真的是欠打
之前待的某個案場的辦公室,不知道原本是啥機房改的,門口就有FM-200鋼瓶
有次消防檢測的時候短接沒弄好,FM-200警報就響了
好幾個菜鳥(包含我)傻傻的還待在位置上,領班超緊張的怒吼叫人全部快去逃命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9:13:04 ID:y7FP5vWQ No.1930780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9:30:05 ID:ygft2FlE No.1930790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9:32:14 ID:s3qr3wEA No.1930791https://www.archmission.org/spaceil
看大家對資料保存有興趣
2019時有人把一大堆重要歷史文件、科技文件刻在石英上(要用顯微鏡看)
和水熊一起送到月球去
這應該是理論上可以保存最久的圖書館
無題 無名 21/02/09(二)09:34:55 ID:RQVJZ8rY No.1930792無本文
無題 無名 21/02/09(二)11:22:29 ID:ctoC/iwo No.1930913>>1930759我是知道這個漫畫家但是...原來人已經不在了嗎QQ
還想說好像很久沒有聽到這位的新作
無題 無名 21/02/09(二)11:37:10 ID:ctoC/iwo No.1930930>>1930913剛才查了一下 人應該還在
只是以前有惡意小白冒名發芭樂消息?
個人網站還有更新的樣子
無題 無名 21/02/09(二)11:39:37 ID:EPfHgDpQ No.1930936>>1930913沒死啦,嚇的我還趕緊去確認他的推特,12小時前還有轉推
https://twitter.com/wanaguda
無題 無名 21/02/09(二)11:40:24 ID:FV1Kw0D. No.1930940>>1930759:幹你娘又一個撥接上網的擅自把我宰了
https://twitter.com/wanaguda/media
>>1930913沒,那是很多年前誤傳的死亡消息
雖然我不曉得為啥到現在還是有人把這事當真的
人家只是退休了不畫本/商業誌而已
無題 無名 21/02/09(二)12:08:46 ID:y7FP5vWQ No.1930962
無題 無名 21/02/09(二)12:31:33 ID:Cko4sGlA No.1930985>>1930776以前工作單位也有裝海龍
但只有少數正職知道有這玩意以及怎麼操作
還有緊急啟動裝置就裝在沒人看管的地方
大概有天就會看到有搞毒氣室毒死幾個打工仔的新聞吧
無題 無名 21/02/09(二)13:04:06 ID:v5YtKvnc No.1931025>>1930985我現在的主管說過,那東西的手動啟動按鈕有很多到防呆裝置
不是一個不小心按下去就會啟動的
但是這世界就真的有人會耍智障...
以前一個當班的遇到FM-200的警報器故障想要排除問題
不會弄還硬是要自己嘗試處理,居然還把好幾道防呆裝置給解鎖導致噴發
無題 無名 21/02/09(二)13:14:56 ID:rr49.8Pw No.1931033
無題 無名 21/02/09(二)13:23:50 ID:.Vs1Aw0k No.1931042
無題 無名 21/02/09(二)14:47:39 ID:ctoC/iwo No.1931134
無題 無名 21/02/09(二)15:00:03 ID:v5YtKvnc No.1931151>>1931042人還活得好好的啦
這種手動啟動噴發的按鈕一定是在門外面
會死的都是火災感測器被觸動正常啟動
或是有別的智障從電腦那邊進行遠端遙控
無題 無名 21/02/09(二)18:21:55 ID:EIzjx5dU No.1931341不聊了,我要上街辦年貨了。
無題 無名 21/02/09(二)18:54:22 ID:1dKiFFsE No.1931369
無題 無名 21/02/09(二)18:57:00 ID:XOzY5Thk No.1931372
無題 無名 21/02/09(二)19:10:46 ID:.Vs1Aw0k No.1931388
無題 無名 21/02/10(三)13:48:38 ID:3VuvdiKg No.1932077
無題 無名 21/02/10(三)13:52:11 ID:KtVaGWK2 No.193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