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4134對
到紫電改時那個機身其實也應該大幅度重新設計 像疾風或零戰那樣比較理想 但從紫電到紫電改的改動量已經相當大 連胴體都大改那幾乎等於重作
如果這樣搞那川西很難將產線從紫電無痛轉產成紫電改 會趕不上交付和成軍
可能會淪為五式戰那樣最後幾個月才出來 慘一點跟烈風一樣只剩試作成績能說嘴 連上信濃測試艦載適性或搭配其他引擎搞試作的機會都沒有
那海軍最後的日子就真的只剩滿滿的零戰連敗紀錄和差強人意的雷電攔截戰果可以看了⋯
附帶一提 某些書很愛強調紫電改用了半套層流翼 其實潛藏著blabla的高速潛力⋯⋯不好意思 忘了這些吧
因為按美國高速風洞實測層流翼的研究報告 紫電系譜幾乎把不建議事項全犯了 建議的設計方向 紫電改卻在不知正解的狀況下陰錯陽差的刻意避開
簡單說就是跟該報告結論幾乎完全對著幹 導致層流翼技術的空力優點沒怎麼拿到 缺點卻幾乎都吃下來
(其實當時日本大部份採用層流技術的機種都有這問題⋯ 沒辦法 誰叫當時他們跟美國是敵人 看不到這份報告 幾乎全走了冤枉路)
(※ 我以往誇讚的キ-94-Ⅱ就幾乎都走對了⋯雖然著重的點跟P-51還是有點出入 但至少沒有陷入錯誤輪迴)
不過這講起來長篇大論又會離題很遠 以後有空再提
⋯⋯紫電改的問題不嚴重在於1.日式的輕巧 2.自動空戰襟翼正好補償到缺點 把問題蓋過去
川西的強項其實在水上機 設計主力戰機的問題在於經驗不足 ⋯因為骨子裡這廠商其實相當程度是"官轉民" 一堆航空技術官員退休或空降的集合體
海軍明知川西體質沒那麼好但還是重押在這間廠商上 也有不想重要主力機種繼續被三菱一家獨大的企圖
(中島、川崎、愛知基本在海軍最重要的主力戰鬥機上面搶不過三菱 遑論九州、空技廠等等這些更小的)
烈風的試作會那麼亂七八糟其實也是海軍、空技廠、三菱、中島、川西等多方角力下的結果 (⋯同樣 這次跳過不深論)
強風→紫電→紫電改 其實就是個海軍賞飯吃 一直給案子供該廠實作累積經驗 好快速追上一線廠的歷程
所以紫電改當真不配什麼一直以來標榜的"海軍最後の傑作機"這樣的頭銜
⋯這東西只是1.有亮點 2.堪用 3.有趕上參戰且成果尚稱不惡 (⋯隱藏的4.讓海軍牽制到三菱 不再重要案子都只能看三菱臉色)
習作的色彩濃厚 身上一堆嘗試錯誤的痕跡 硬要拿這種東西去比各國的最高或最後傑作 其實有點悲慘⋯
當然川西也不是垃圾養老院 陣風和紫電改後續發展型以及其他試作案都看得出該廠進步飛快
但是陣風技術指標太高 又押在一個高度不確定的引擎型號上 最後試算的性能面貌還跟現有的紫電改或烈風差異不夠大 風險卻高出甚多
導致計畫全倒 職能被前兩者的發展型接走
紫電改的改進型有點像對岸前些年很愛講的"小步快跑" 步伐邁得不開 但每一步相對穩健 可以很快銜接上生產交付 穩定提高部隊戰力
可惜也是時不我予 好東西都集中在最後幾個月來不及發揮 還有架試作機還來不及測完就被闖入測試空域的P-51D直接幹掉 ⋯失去制空權的悲歌
戰後川西的發展其實就是新明和 水上機愛好者都很熟 我在這就不贅述了